近期圍繞外匯儲備有不少爭論,,有專家明確提出放棄匯率保外儲,當然也有相反的主張,。當官方公布最新的外匯儲備規(guī)模下降到3萬億美元以下時,,擔憂之聲又起。
事實上,,外匯儲備有增有減才是正常,。幾年前,我們一直在擔憂外匯儲備一路增加,,恐其超過4萬億美元,。然而,近年來又對外匯下降開始擔憂,。真的是,,增亦憂,減亦憂,!其實只要不是大幅度的,、不可控的下降,就沒有必要擔憂,。今年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29982億美元。盡管此前調查顯示,,大部分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會守在3萬億美元以上,,但也并不算特別意外。此前外儲規(guī)模已經連續(xù)六個月下降,,從月度減少金額上看,,1月僅下降了123億美元,較上月少降288億美元,。
外儲減少主要是藏匯于民的結果,。在人民幣匯率持續(xù)升值階段的前十余年里,正值我國高速增長階段,,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較高,,加之當時我國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也普遍被看好且表現好于預期,因此,,彼時我國企業(yè)和個人不愿意持有外匯資產,,而是盡可能將收到的外匯資金結匯成人民幣,,于是官方的外匯儲備持續(xù)增長,。在那期間,,也有不少企業(yè)和個人利用人民幣升值、中外正利差等從境外融資,,進一步促進了外儲增加,。當然,也有部分熱錢性質的外匯資金趁機混了進來,。
盡管當時官方也做了一些努力,,希望藏匯于民,但是個人和企業(yè)出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大部分外匯還是被“藏”在了官方,。因此,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個人和企業(yè)的資產配置中,,外幣資產和外國資產在人民幣升值階段是嚴重偏低的。
不過,,隨著人民幣匯率升值結束,,尤其是最近兩年受到境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和貶值預期,,我國個人和企業(yè)對待外匯資產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開始增持外匯資產和增加境外投資。與此同時,,由于形勢發(fā)生變化,,此前進入的熱錢性質的資金也開始撤出,此前借入的外幣貸款現在則在加快償還以及置換成人民幣貸款,。從整體上看,,過去兩年多外儲下降,主要是藏匯于民的結果,。
不必擔憂外儲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國經濟基本面仍然良好。一國是否發(fā)生貨幣危機,,主要看經濟基本面,,而不是看外儲規(guī)模,更何況我國目前的外儲仍遠遠高于適度規(guī)模,。根據幾大國際組織的預測,,我國去年經濟增速在全球大國中居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多,。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行和深化,,我國經濟正在企穩(wěn)回升,經濟結構將繼續(xù)優(yōu)化,增長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提升,。
還需特別指出的是,,外儲的作用是“用”而不是“儲”,“儲”是為了“用”,,完全沒有必要固守某個金額,。外儲的最主要用途就是用來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和維持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即使本國貨幣是主要國際貨幣之一,、本身早已經實現了匯率自由浮動和資本項目開放的發(fā)達國家,,對于本國貨幣的匯率也并非完全放任不管,這是因為市場并不完美,。持有外儲以及黃金儲備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必要時干預匯率。
當前,,人民幣匯率仍未完全實現市場化,,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也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放任匯率波動,,必然出現超調,從而對實體經濟形成不利沖擊,。因此,,為了守住外儲不減少,卻放任匯率波動,,并非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