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進口車市場銷量逐年下滑,,但新能源汽車的比重卻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趨勢,。2月9日,乘聯(lián)會公布的海關汽車進口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12月,,海關汽車進口量為10.9萬輛,,同比增長4.9%。2016年,,我國海關累計進口104.1萬輛,,累計同比下滑3.4%,延續(xù)了2015年的調整態(tài)勢,。相較整體市場的黯淡,,進口新能源汽車成為增長最快的一個細分市場,2016年,,新能源汽車進口總量為1.61萬輛,,同比增長279%。
面對進口車市場的結構變化,,業(yè)內普遍認為,,油耗壓力是未來幾年推動新能源車發(fā)展的核心動力。根據(jù)國家制定的產業(yè)政策要求,,到2020年,,乘用車百公里油耗要降到5升,這意味著五年內降38%的油耗,?!盎旧险l依靠現(xiàn)有的傳統(tǒng)燃油技術也實現(xiàn)不了,只能靠新能源車來推動,。而跨國汽車制造商也加快了新能源步伐,,各大品牌加大了對新能源車的投放,這些新品也進口到中國銷售,,促進了進口車市場的結構調整,。”全國乘用車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說,。
產品投放加快
對于新能源汽車,,如何提升純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和降低純電動車的制造成本,是各大傳統(tǒng)車企在邁向新能源汽車制造時最關心的,。相比于國內純電動汽車占主導的產品格局,,跨國車企選擇了從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純電動車型齊頭并進的模式。其中,純電動車進口量占比為6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占比40%,。
在中國進口汽車市場數(shù)據(jù)庫的統(tǒng)計中,包括寶馬i3,、寶馬i8等產品成為市場主力,。據(jù)了解,寶馬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勢頭呈現(xiàn)上升趨勢,。寶馬新能源汽車去年在全球銷量突破6.2萬輛,。豪華汽車品牌中寶馬集團新能源車布局較為完整,在中國已經推出5個車系共9款新能源車型,。按照計劃,,寶馬今年全球銷量將突破10萬輛。其中,,中國市場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截止到2016年底,寶馬已安裝1500個公共充電樁,,計劃在2017再安裝1000個,。
相比而言,大眾汽車在華的新能源汽車規(guī)劃更為激進,。按照大眾集團中國的計劃,,到2020年在華新能源車銷量達到40萬輛,以滿足中國的環(huán)保需求,。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未來3-4年間在華推出15款新能源汽車,,旨在滿足中國對于環(huán)境友好型車輛的需求,并將在未來十年在全球推出10款新能源車,。目前,,大眾汽車在華只有大眾UP!和全新 Golf GTE兩款新能源汽車進口銷售。
“進口車市場呈供需雙降,,仍有下滑態(tài)勢,,且并無好轉跡象?!眹鴻C汽車市場營銷部經理王存預測,,2020年進口車市場規(guī)模將在90萬輛左右。這也意味著,,未來滿足車型消費升級,、個性化需求和培育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成為進口車市場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發(fā)力點,。
國產化趨勢明顯
實際上,面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調整,新能源車市場已迎來了更加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而進口車逐漸由國產車取代已成為主要趨勢,。
此前,有消息稱,,特斯拉將與中方各按50%的出資比例合資,,在上海臨港地區(qū)建設年產50萬輛的生產基地。雖然此消息再次遭到當事人否認,,但這也折射出作為純進口車企業(yè),,面臨的產能掣肘,國產化無疑是最為合適的解決途徑,。
資料顯示,,特斯拉的目標是在2018年將產能提高到50萬輛,而Model 3的訂單現(xiàn)在已積累了約40萬輛,,去年特斯拉的總產量為8.39萬輛,,產能爬坡挑戰(zhàn)巨大。有分析認為,, 2016年特斯拉全年在華交付或已突破1萬輛,。對特斯拉中國來說,2016年是具有標志性的一年,,特斯拉在華銷量在其全球市場中的占比首次突破10%,。因此,在華建廠也有助于特斯拉緩解Model 3產能掣肘,。
在王存看來,,在新能源市場,國產化推進仍讓進口車市場逐步邊緣化,。包括奧迪A6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等產品也在逐步國產,。
據(jù)悉,今年寶馬5系全新?lián)Q代時,,這款車也將同步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進一步豐富新能源產品線。而即將投產的沈陽高壓電池生產基地將會讓X3純電動版的引入成為可能,。
同時,,在一汽-大眾的產品規(guī)劃中,旗下首款新能源車型速騰混合動力版有望在今年推出,,全新一代邁騰的插電混合動力版以及首款純電動e-Golf的投產項目正在籌備中,。
“主力車型國產化仍然是大方向?!贝迻|樹認為,,在國家產業(yè)導向和政策激勵下,,跨國汽車廠商將加大產品結構的調整,創(chuàng)造新供給將成為未來發(fā)展的主要方向,。短期主要是加快小排量,、PHEV車型的導入,中長期主要是引入純電動產品,。未來進口汽車市場的發(fā)力點主要在車型消費升級,、個性化需求、新能源汽車等方面,,消費結構的升級必將進一步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
![]() |
下一步,,醫(yī)改將邁入爬坡過坎關鍵期,利益調整更加復雜,,深化改革面臨醫(yī)療資源結構失衡,、基層改革積極性有待激發(fā)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