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所有科學和認識的基礎。在古代希臘,、古代印度,、古代中國,,能夠被公認為哲人的大家,對萬事萬物都有著好奇心,,涉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識,,還包括宇宙和時間問題,。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哲學家,,但每個人也最難成為哲學家,。為什么這么說?哲學分為五大基礎問題,,分別是“什么是真的,?”“什么可以知道?”“我應該怎么做,?”“什么被允許,,什么又不被允許?”“生活是什么樣,?”,,這對應著哲學的五大分支,即形而上學,,認識論,,道德標準,政治學,,美學,。人的思考中,會經(jīng)常觸及,、觸發(fā)上述五大基礎問題,。之所以說包括哲學學者在內(nèi),人們要成為哲學家,、哲人非常困難,,是因為這些問題都很難找到確信不疑的答案,需要不斷探析,、辯論,、推倒重來。
哲學這把鑰匙為人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引導人更為深刻的思考問題,、更為多元的解釋現(xiàn)象、更為清晰的省察自身不足,。哲學思考是科學進步,、社會進步、文明進化的關鍵動力,。這也是為什么時至今日,,世界各國的大學和中學都會為學生開設哲學課,而法國等一些國家甚至因此直接將思辨性,、兩難式的哲學命題拿來作為高考,、公務員考試的試題,。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哲學的奧秘:人類如何知道一切》,出自英國著名科普作家湯姆·杰克遜,。全書分為正文和附錄,,在正文部分中,解析了主要的哲學學派,、哲學家,、哲學觀念及相應的科學研究、社會思潮,,而在附錄中,,書作者則以綱目提要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哲學視閾內(nèi)的未解之謎,、哲學史大事年表等,。
當談到哲學的起源時,書作者分別引入了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的哲學開端,。古希臘的哲學起源于“萬物由何而生”的概念,,提問者是泰勒斯,旨在找到宇宙的本源物質(zhì),。而古代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哲學的開端被確定為《道德經(jīng)》的出現(xiàn)。湯姆·杰克遜認為,,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關變化,、循環(huán)的觀點,與泰勒斯的一元論思想相通,。而《道德經(jīng)》強調(diào)事物處于不斷變化,、宇宙處于各種事物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影響的平衡狀態(tài),人類需要以平靜,、和諧的方式與之共處,,很顯然,這方面觀念對于中國社會和文化形成了長時期的持續(xù)影響,。
哲學推動思考和爭論,,并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以畢達哥拉斯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家提出了數(shù)學思想,,德謨克利特闡述了原子的觀點(這一觀點提出的2300年后,,才被愛因斯坦證明),巴門尼德向人們展示了嚴密的邏輯,,至于芝諾,,則嫻熟于誤導人們對于感覺的認識,提出了著名的二分法矛盾論(在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也提出了類似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而在古代印度,,悉達多·喬達摩創(chuàng)立了佛教,創(chuàng)建了符合倫理道德且能讓人獲得較大愉悅的觀念學說,。結(jié)合前述的哲學五大基本問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代東西方不同區(qū)域的哲學家都通過其積極思考,,并努力尋求實證驗證,,從不同維度豐富了人的基本認知。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哲學史上占據(jù)著特別重要的位置,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重新確立了西方哲學,、思辨與認識的方向,。蘇格拉底沒有為后來的人們留下任何著作或理論,卻讓人意識到,,解釋人們在世界中的行為舉止的重要性——經(jīng)濟學,、金融學理論在20世紀后半期以來大行其道,成為世界“顯學”,,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被認為存在突出缺陷,融合了心理學,、經(jīng)濟學的行為經(jīng)濟學因而從邊緣位置搖身一變?yōu)橹髁鲗W科,。行為經(jīng)濟學的研究視角,其實也就是接續(xù)蘇格拉底的邏輯,,解釋作為市場主體的人的決策等行為,,分析其偏離理性的原因。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學,,開始形成知識體系進行系統(tǒng)化的傳授和創(chuàng)新研究。
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論家伊拉斯謨力倡走出了狹隘的經(jīng)院邏輯,,重振文學和歷史等人文學科,。與之同期的科學家、哲學家培根建立起一套邏輯系統(tǒng),,并成為科學哲學的開端,。伊拉斯謨和培根對于人類社會的貢獻,可以認為是絕難替代的,,這為近代之后的人類更加開明務實的發(fā)展文化,,更為積極嚴謹?shù)耐瓿煽茖W研究提供了法則和工具,。
近代社會涌現(xiàn)出包括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康德在內(nèi)的許多位跨界知識英雄,從哲學到科學再到人文科學,,他們的努力使得一個全新的科學家(科研人員)階層得以穩(wěn)定形成,,可以使用培根等人開創(chuàng)的科學哲學方法不斷加深對于未知事物的理解,并抓住機遇促成改變世界的發(fā)明創(chuàng)新,。
《哲學的奧秘:人類如何知道一切》也提及盧梭,、亞當·斯密、埃德蒙·伯克,、杰里米·邊沁等分別在政治哲學和經(jīng)濟學領域得出了重要思考成果的大家,,并指出,這些大家相關的政治哲學觀點和經(jīng)濟學邏輯,,使得近代以來的國家,、社會和經(jīng)濟,都開始遵循大大有別于過去的組織邏輯,。而在哲學的形而上層面,,黑格爾、叔本華兩大巨匠走出了截然相反的研究路向,,一個趨向于樂觀,,另一個則是徹底的悲觀主義者。
進化論的發(fā)現(xiàn),,對于科學,、哲學而言都具有革命性的重構(gòu)意義。我們還可以認為,,當下最為熱門的人工智能,、機器智能,同樣是進化論帶來的科學突破所引發(fā)的余波——當人工智能跨越人類智能,,甚至以大幅度超越人類智能的方式體現(xiàn),,這也將從根本上改變哲學,改變思考和意識,?!墩軐W的奧秘:人類如何知道一切》書中解釋說,未來,,人類可以在電腦中模擬再現(xiàn)人類思考過程,,將意識通過科學手段具象化,甚至而言,我們過去稱為形而上的思考方式,,也可以變得有形化,。
哲學在現(xiàn)代社會一度遭受冷遇,畢竟,,這不是一門可以快速產(chǎn)生效益的學科,,甚至不能直接的解決人的心理需要。但在20世紀,,隨著兩次世界大戰(zhàn)、核戰(zhàn)威脅下的冷戰(zhàn)對峙的出現(xiàn),,人們終于重新認識到從哲學高度重新確立道德倫理的必要性,。20世紀的哲學成果錯綜紛呈,這其中最為耀眼的一束是薩特對于哲學核心的重新認識——薩特認為,,哲學需要追尋對人類本性的描述,,即成為人意味著什么。此外,,對于人類社會,、科學以及哲學本身具有重要意義的成果,包括阿蘭·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量子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闡釋的平行世界理論,。?
![]() |
隨著我國扶貧開發(fā)進入攻堅階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貧資金投入不斷增加,一些貪腐“黑手”伸向了貧困戶的“救命錢”“活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