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1936》
奧利弗·西姆斯著
海南出版社 2017年10月
1936年8月,,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從賽事舉辦及在當時引發(fā)的反響來看,,柏林奧運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歐洲和美國公眾對于德國這個國家以及納粹黨的反感情緒有所緩和,甚至有人迷上了這屆奧運會背后的德國文化元素,。
希特勒對于奧運會原本毫無興趣,,甚至顯得高度仇視,。他非常清楚加入了較多黑人運動員的美國各類運動隊,擁有強勁的奪牌實力,。他也不愿意讓猶太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出現(xiàn)在奧運賽場——但那樣的話,,德國在本土舉辦的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就更加困難了。
隨著納粹德國重新武裝,,英法美諸強開始有了更多防范,,希特勒擔心在德國做好戰(zhàn)爭準備之前,就發(fā)生大國干涉,,使之好戰(zhàn)努力功虧一簣,。不僅如此,他還意識到,,奧運會上展開的運動員、運動隊競逐,,都會與所在國家的名稱,、國旗和榮譽聯(lián)系在一起。如果能夠辦好奧運會,,還能讓德國運動員取得好成績,,就會極大地凝聚德國民眾的愛國熱情,而這對于之后希特勒要發(fā)動的侵略擴張是有益的,。
更重要的是,,借助奧運會,希特勒可以展示其納粹種族理論的優(yōu)越性——前提是非猶太的日耳曼民族的運動員要取得好成績,。對外,,德國可以展示繁榮、民主和愛好和平的形象,,為其爭取備戰(zhàn)時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希特勒的這些如意盤算,部分得以實現(xiàn),。第11屆奧運會激發(fā)了大量德國人的自豪感,,而在國外,則塑造出希特勒愛好和平的形象,,這也是之后英法兩強不斷對之做出危險的綏靖退讓的原因所在,。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德國雖然在奧運會上取得了極佳成績,,卻嚴重依賴于猶太人運動員,、教練員,,這無異于公開宣告納粹種族理論的荒唐。并且,,在這次奧運會大放光芒,、獨得4塊金牌的田徑運動員杰西·歐文斯,不僅來自于希特勒最最討厭的美國,,而且還是個黑人,。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本《柏林1936》,出自德國著名歷史作家和傳記作家奧利弗·西姆斯,。這本書記錄了1936年8月1日-16日,,即柏林奧運會舉辦期間及前后幾日,在柏林以及德國其他大城市所發(fā)生的動態(tài),。書作者不僅聚焦于奧運賽場,、德國政界,精確地描繪了納粹黨人,、德國及其他國家外交家,、藝術家與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官員在這屆聲名狼藉的奧運會期間的微妙互動,;而且還將相當數(shù)量的德國民眾、外國游客和記者的行蹤,、事跡串聯(lián)在一起,,記述了柏林奧運期間,安寧祥和的秩序背后那些不堪的真實,。
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到訪柏林奧運會期間,,先是震驚于德國文明成果以及完全不同于美國的組織秩序,對于德國甚至納粹都頗有好感,,但他在與普通德國人的交流中開始了解到了納粹德國展示給人們之外的更多真相,,比如集中營,比如隨意逮捕,、肆意虐待甚至捕殺,。托馬斯·沃爾夫是《柏林1936》書中描繪的關鍵角色之一,他代表了那些最初被納粹德國欺騙而產(chǎn)生好感,,但從未失去道德責任感和道德直覺,,最終識破納粹騙局,發(fā)出憤怒指控的正義人士,。
![]() |
我國應加快培育對外核心競爭力,加速人工智能產(chǎn)業(yè)對國外實現(xiàn)“換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