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偏居魯南的孟子故里鄒城雪后初晴,。
兗礦集團旗下的兗州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兗州煤業(yè)”)辦公大樓里人跡寥寥,,工作人員分批乘車下礦后,大院復歸平靜,。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聯交所卻是人頭攢動,,兗州煤業(yè)澳大利亞公司(下稱“兗煤澳洲”)正在這里鳴鑼上市。
從鄒城到香港很遠,,但從兗州煤業(yè)到資本市場很近,。從1998年到2018年,這家企業(yè)先后在三地四次IPO,,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之下成為國際化大型礦企,。
兗煤澳洲在澳大利亞的礦山。(資料照片)
特批上市奠定崛起基礎
兗礦集團第一次籌備進軍資本市場是在1996年,。當時,,企業(yè)上市還是個新鮮事,但剛完成現代企業(yè)制度試點的兗礦集團不僅選擇上市,,還選擇高起點的華爾街作為第一站,。
“通過國內外股票上市,可以建立多渠道,、持續(xù)穩(wěn)定,、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渠道,有效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優(yōu)化產權結構,,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品牌和企業(yè)發(fā)展,與國際經濟接軌,?!眱嫉V集團董事張寶才說,兗礦集團選擇從最規(guī)范,、最成熟的華爾街股市做起,,以最高的標準為參照,可以讓兗礦集團做得更規(guī)范,,兗礦集團的影響力更大,。
然而,當時國家監(jiān)管部門已公布38家上市企業(yè)名單,,其中并沒有兗礦集團,。為搶抓機遇,,兗礦集團緊急申報上市。1997年3月,,監(jiān)管部門單獨批準兗礦集團到境外上市,,兗礦集團由此成為我國煤炭行業(yè)第一家獲批上市的企業(yè),各項準備工作隨即展開,。
1997年3月17日至29日,,兗礦集團在北京先后與日本大和、瑞銀華寶等16家證券公司或投資銀行代表進行了第一輪接觸,,雙方就上市前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大部分券商編制并遞交了“上市建議書”。兗礦集團對已提交“上市建議書”的券商進行比較和分析,,選擇其中8家進入第二輪會談,。8家券商中,美國券商和歐洲券商各占4家,。
隨后,,兗礦集團分別與8家券商的代表就“兗州礦業(yè)的重組”“發(fā)行結構及戰(zhàn)略”“在礦業(yè)方面的能力”“二級市場的表現”以及“項目工作隊伍質量”等問題進行第二輪討論,選定了上市地點和主承銷商范圍,。
當年9月25日,,兗州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月9日,,兗州煤業(yè)進行第一次路演,,但由于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路演于10月23日中止,。兗州煤業(yè)沒有氣餒,,繼續(xù)進行第二次路演前的文件準備、市場調查,。
1998年3月16日至26日,,兗州煤業(yè)第二次路演進行,3個小組用11天時間,,到達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8個城市,,先后舉行5場大型推介會,與108個投資機構“一對一”面談,。
當年3月31日,,“兗州煤業(yè)”ADR(美國存托憑證)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4月1日,,“兗州煤業(yè)”H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6月8日,“兗州煤業(yè)”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網定價發(fā)行——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兗州煤業(yè)就實現了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完成4次股票發(fā)行,共募集資金40.01億元,。
上市募集的資金,,為兗礦集團的改革發(fā)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使兗礦集團抵抗住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隨后幾年里,,兗礦集團銷售收入,、利潤總額一直高居全行業(yè)第一,,1999年的利潤占國有重點煤炭盈利企業(yè)當年利潤總額的58.31%。
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運作,,兗礦集團培養(yǎng)了一批高素質的資本運作和國際化人才,這成為兗礦集團國際化發(fā)展的無價之寶,。
海外借殼盤活存量資產
兗煤澳洲在澳大利亞的礦井,。(資料照片)
國際化發(fā)展不僅要有資本的全球運作,更要有產業(yè)的全球布局,。早在兗州煤業(yè)上市前,,兗礦集團就已經謀劃到煤炭強國去參與競爭。但直到2004年12月,,兗礦集團的海外布局才在澳大利亞的南田煤礦變?yōu)楝F實,。
此后,兗煤澳洲于2009年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權,;2011年8月,,收購澳大利亞新泰克控股公司與新泰克Ⅱ控股公司100%股權;9月收購西農普力馬煤礦有限公司和西農木炭公司100%股權,。
在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公司時,,兗煤澳洲做出了“最遲于2012年底在澳交所上市,并將兗州煤業(yè)所持兗煤澳洲股權降低到70%以下”的承諾,。但兗煤澳洲在煤炭資源儲量極大增加的同時,,也因此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資產負債率一度高達91.82%,。要在繼續(xù)加快實施海外資源開發(fā)戰(zhàn)略的同時實現上市承諾并降低負債率,,這對兗煤澳洲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想上市就要降低資產負債率,,勢必要求母公司兗州煤業(yè)進行大規(guī)模增資,。”張寶才說,隨著煤炭資源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母公司增資就意味著要放慢擴張的腳步,。
權衡之下,2010年12月,,兗州煤業(yè)采取適度增資的方式,,向兗煤澳洲注入9億余澳元。在償還部分貸款后,,資產負債率降至72.34%,。但到了2011年6月底,繼續(xù)擴張的兗煤澳洲資產負債率又上升到83.9%,,超過警戒線,。
2012年,上市承諾期限臨近,。時間緊迫,,兗煤澳洲敲定采取“借殼”的方式上市。對于兗煤澳洲而言,,適合的“殼”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是對方愿意合作,;其次是體量適當,可以讓兗州煤業(yè)能保持絕對控股權又能將控股比例保持在70%以下,;第三,,最好是煤炭企業(yè),這樣可以在借売上市的同時有可能獲得新的煤炭資源,。
此時,,澳大利亞格羅斯特煤炭有限公司(下稱“格羅斯特”)進入了兗煤澳洲的視野:這家企業(yè)不僅有強烈的合作意愿,而且和兗煤澳洲都持有同一家公司的股權,,收購之后形成的股權結構也符合兗煤澳洲的目標,。
最終,采取“現金+股票”的方式,,兗煤澳洲和格羅斯特合并,。格羅斯特將7億澳元現金向股東進行股利分紅,終止現行期權,;兗煤澳洲進行資產剝離,,并與格羅斯特完成換股合并,實現兗煤澳洲的借殼上市,。
通過兼并格羅斯特,,兗州煤業(yè)實現了將兗煤澳洲主要資產在澳交所上市的承諾,同時兗煤澳洲煤炭權益資源量增至27.08億噸,,煤炭權益儲量為8.69億噸,。
這次“借殼上市”用發(fā)展的思路盤活了存量資產,,同時,兗煤澳洲可利用格羅斯特充裕的港口運輸能力,,加速對受港口運能限制的資源的開發(fā),。這對兗煤澳洲和兗州煤業(yè),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標直指國際化礦業(yè)集團
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兗煤澳洲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芮捷銳為兗煤澳洲在港交所上市敲鑼。(資料照片)
2018年12月6日上午9時30分,,隨著一聲激越的鑼響,,兗煤澳洲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
近年來,,兗州煤業(yè)在澳大利亞的發(fā)展,,按照規(guī)劃和設想一步步實現。2017年,,兗煤澳洲采用股權融資,、資本運作方式,全球融資29.5億美元,;收購力拓集團所屬聯合煤炭公司100%股權,掌握年吞吐能力1.6億噸的煤炭港口公司,。
至此,,兗州煤業(yè)在澳大利亞完成8次大型并購,擁有11座煤礦,,煤炭資源量達到54.14億噸,、儲量達到17.10億噸,年生產能力8000萬噸,。其中3對礦井年產量均超過1500萬噸,,位居澳大利亞前十大礦井行列。兗煤澳洲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專營煤炭生產商和獨立煤炭上市公司,。
“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聯合煤炭公司后,,兗煤澳洲已持續(xù)改善資產負債狀況,擁有可以支撐持續(xù)發(fā)展的股東基礎,,初步恢復獨立融資能力,。”張寶才說,,“為高效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兗煤澳洲需選擇能給予公司合理估值的資本市場再次上市?!?/p>
為什么選擇香港聯交所IPO,?張寶才認為,,香港聯交所是全球重要的資本市場之一,擁有豐富便利的融資工具,。香港投資者主要關注市盈率等指標,,兗煤澳洲在香港上市后更易獲得較好估值,將對提升兗煤澳洲股票交易量,、改善流動性起到積極作用,。
“香港IPO全球發(fā)售,對于兗煤澳洲發(fā)揮兗礦集團國企背景優(yōu)勢,,展現中資海外礦企國際化管理團隊獨特性,、擁有高質量可持續(xù)盈利資產稀缺性,實現股東多元化,,提高股票流動性,,拓寬未來融資渠道,創(chuàng)造國際資本市場聯動,,推動公司未來國際化發(fā)展和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睆垖毑耪f,。
據張寶才介紹,兗煤澳洲與兗州煤業(yè)是兩個平臺,,各自擁有獨立的客戶群,。兗煤澳洲實現兩地上市,對于兗州煤業(yè)及兗礦集團來說,,有助于提高資本運營水平,,增加融資平臺,暢通海外資產境外融資的通道,。上市募集的資金將用于繼續(xù)優(yōu)化資本資產結構,,使特定資產組合創(chuàng)造更高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入,通過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資金方式,,提升兗礦集團,、兗州煤業(yè)的整體資產證券化水平。
2018年7月,,兗礦集團召開改革發(fā)展會議,,提出更高的戰(zhàn)略目標:建成全球一流的綠色能源供應商和國際化礦業(yè)集團。
張寶才認為,,兗礦集團通過大力發(fā)展澳大利亞平臺,,已具備在國際資源行業(yè)與世界一流礦業(yè)巨頭競爭及合作的能力。短期內,,兗煤澳洲可利用現有運營主導地位以合理的估值倍數收購合資礦產少數股權,,創(chuàng)造低風險,、高回報擴張機會;中長期并購戰(zhàn)略為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具有頂級生產規(guī)模,、礦山壽命較長、具備協同效應,、抗周期能力強,、較高現金盈利水平的礦業(yè)資產。
在服務兗礦集團的同時,,兗州煤業(yè)也從未間斷回報股民,。據統(tǒng)計,兗州煤業(yè)A股上市20年,,累計分紅193億元,,是融資總額的3倍多。
?
一些基層干部將國家補助困難群眾的“救命錢”視為“唐僧肉”,截留私分,、虛報冒領、直接挪用,,甚至“雁過拔毛”,,讓待脫貧戶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