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金融安全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被中央當成了“戰(zhàn)略性,、根本性”的大事,??紤]到過去幾年我國股債匯市場的波動,,微觀層面風險事件的爆發(fā),,以及監(jiān)管漏洞的浮現(xiàn),,高層領導此時如此強調金融安全十分必要,。未來,,需要在全面客觀評價過去幾年金融發(fā)展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來維護我國金融安全。
首先要明確,,過去幾年我國金融改革總體是好的,,需要做正面評價。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國融資方式在改革中變得更為豐富,,部分改變了過去金融資源過度向大企業(yè)集中的局面,有力推動了實體經濟的結構轉型,。從金融回饋實體的角度來看,,銀行理財等金融產品的發(fā)展讓廣大百姓獲得了更高利息,更多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果實,。金融改革還改變了金融機構過去坐吃利差,,“躺著掙錢”的局面,促進了金融體系內部的競爭,。此外,,我國金融體系也在改革中更加與國際接軌,增強了我國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
當然,,過去幾年我國金融體系風險有所抬頭也是客觀事實。這些金融風險主要產生于三方面原因,。其一是實體經濟增長面臨的困局,。過去幾年,,我國經濟增速逐步走低,令實體企業(yè)經營狀況明顯惡化,。相應地,,金融體系面臨資產質量下降,壞賬風險上升的壓力,。
其二是較快的金融改革與偏慢的實體經濟結構轉型之間的矛盾,。諸如利率市場化這樣的金融改革,本來是寄希望于通過放松對金融價格的管制來優(yōu)化金融資源配置,。但我國實體經濟卻因為轉型相對滯后,,至今仍存在大量對利率不敏感的僵尸企業(yè)和預算軟約束融資主體,從而扭曲了金融資源的配置,,催生了一些金融亂象。
其三是快速發(fā)展的金融業(yè)態(tài)與相對滯后的金融監(jiān)管格局之間的矛盾,。在混業(yè)經營的大潮下,,我國傳統(tǒng)的分業(yè)監(jiān)管格局留下了監(jiān)管套利的空間。單一監(jiān)管主體的監(jiān)管漏洞往往成為金融監(jiān)管整體的短板,,從而產生了全局性的不良影響,。
面對這些金融發(fā)展中碰到的問題,不能開金融改革的倒車,。實體經濟正處在新舊增長動能交替的過程中,。此時更需要豐富融資投放方式,以更好適應多樣化融資需求,。金融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實體改革的欠賬,,給實體轉型施加了倒逼壓力。而如果金融發(fā)展停滯,,也不利于我國應對外部金融沖擊,。
事實上,金融改革也沒法開倒車,。新興的金融業(yè)務已經成為不少實體企業(yè)的重要融資來源,。貿然叫停容易引發(fā)融資難。老百姓也已經從銀行理財中嘗到了甜頭,,不太可能再從其手中收走這部分利益,。而且,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已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而是我們這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
所以,盡管過去幾年我國金融發(fā)展產生了一些副作用,,但瑕不掩瑜,。不能以點概面,,以個別金融風險事件來否定整體金融改革。我國金融形勢是良好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當前金融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深化金融改革”。未來,,各項金融工作都需要在這個前提下開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