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鋼鐵、煤炭,、有色等工業(yè)品價格出現大幅調整,,而券商研究員們對2月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是否見頂也爭論不休。因為,,如果PPI真的到頂了,,將對鋼鐵和煤炭這兩個重點領域去產能帶來新的難題。
雖然經過一年奮戰(zhàn),,鋼鐵和煤炭兩個重點領域的去杠桿并沒有取得顯著進展:鋼鐵行業(yè)資產負債率僅僅下降了0.95%,,仍然高達69.6%,而煤炭行業(yè)平均資產負債率也仍在67%左右,。
眾所周知,,一個企業(yè)背負過高的債務,就是在透支未來,,而鋼鐵,、煤炭等過剩行業(yè)中不僅國企最多,負債也最高,。2016年,,在房價飆升和去產能的推動下,工業(yè)品價格上漲,,帶動實現了全行業(yè)的盈利,,而且順利實現了“漲價去庫存”的罕見成功:2016年,全國重點統(tǒng)計鋼鐵企業(yè)累計盈利303.78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779.38億元;全國規(guī)模以上煤炭企業(yè)實現利潤從2015年的440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950億元,,利潤增長近510億元。
但是,,如果我們刨除國家補貼去產能職工安置的1000億元,,刨除鋼鐵行業(yè)用來還貸的891億元,鋼鐵和煤炭兩大行業(yè)對國家的貢獻仍難言“正收益”。同期,,因為鐵礦石和煤炭進口導致國外四大礦山2016年的凈利潤飆升,,有預測認為其至少達1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0億元,,可見利潤大頭都被這些海外礦山巨頭拿走了,。
顯然,位列“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首的去產能,,雖然數字指標完成了,,但更多是部分停產、半停產的無效產能,,而對鋼鐵行業(yè)影響最大的“僵尸企業(yè)”和“僵尸產能”,,還沒有全面處置,行業(yè)去杠桿的目標幾乎完全沒有觸動,。這種“隔靴搔癢”且被國外礦山所利用的局面,,對于國家經濟的長遠發(fā)展十分不利,甚至可能是一種傷害,。
如今,,這一局面又將遇到漲價難以為繼的問題。一旦PPI到頂后,,工業(yè)品價格繼續(xù)大幅調整,,鋼鐵和煤炭作為“接盤俠”的壓力將成倍放大。從今年前兩個月看,,原材料進口量價都堪稱瘋狂:進口數量方面,,鐵礦石同比增長12%,煤炭增長48%,,鋼材增長17%,,原油增長12%;均價漲幅更為驚人,煤進口均價上漲1.1倍,,鐵礦石上漲80%,,原油上漲60%。目前,,鐵礦石港口庫存已達1.31億噸,。
接下來,能繼續(xù)漲價去產能嗎?看看目前的格局,,再看看上面的數據,,恐怕很難。值得欣慰的是,,將處置“僵尸企業(yè)”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已經成為今年去產能的重要思路,。市場各方也期待去產能過程能真正確立市場經濟意識,算算國家經濟的大賬,,而不是用具體數字“去產能”,。
![]() |
2016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爆,,房屋中介,、家裝建材、家具家電市場迎來了高速增長,。在房屋熱銷的背后卻是住房類商品投訴量的急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