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于爾根·科卡 出版:文匯出版社? |
“資本主義”,這個20世紀普遍使用,、近乎泛濫的名詞,,其實之前是被學者有意識規(guī)避的。馬克思著作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資本”“資本家”,,但很少直接使用“資本主義”,。這個名詞在19世紀下半葉使用頻率漸增,《邁耶百科詞典》在1896年首次有了獨立的,、有詳細釋義的“資本主義”詞條,,直到1902年,維爾納·桑巴特出版了經(jīng)典作品《現(xiàn)代資本主義》,,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真正點燃了對“資本主義”的熱烈討論,。
作者選取了三位經(jīng)典理論家——馬克思、韋伯和熊彼特為討論對象,,可以看出,,于爾根·科卡注重從文化角度去分析“資本主義”。褪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抓住“資本”實質(zhì),,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才能更加客觀地理解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歷程,。
如果有機會回到古羅馬,、回到絲綢之路,或者游覽中古時期的佛羅倫薩和廣州,,我們一定會驚訝于喧鬧的市場,、琳瑯滿目的商品以及世故老練的商人,還有活躍其間的金融巨鱷,。廣義上,“資本”即“可用作投資的金錢”,,很早以前就伴隨著商業(yè)行為發(fā)揮作用,。作者將這段“前資本主義”時期,稱作“商業(yè)資本主義”,??梢姡Y本和資本主義者早已遍布在世界各個角落?,F(xiàn)代資本主義其實是“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是人類歷史長久自然演進之后的一次邁步。
直到1500年前后,,商業(yè)資本主義仍然是資本主義的主要形式,。在此之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東印度公司這樣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現(xiàn),,是商業(yè)資本主義的一次強力升級,。作者指出,資本力量席卷全球,,既是一場殘酷的掠奪,、對勞動力的無情壓榨,也是文化之根的斷裂和重塑,。馬克思以強烈批判態(tài)度撰寫《資本論》,,是因為資本這個工具已經(jīng)膨脹成為可能吞噬人類的怪物。不過,,近百余年的世界歷史表明,,資本主義并非一成不變,它具有自我調(diào)節(jié),、改良和改善的功能,。
資本被冠以“主義”,說明它在脫離自發(fā),、蒙昧的狀態(tài)后,,迅速以鮮明而強力引導的方式進入各種文化。資本是奔騰的野馬,,需要套上籠頭,,還需要一個好騎手。資本主義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化形態(tài),,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平衡好物質(zhì)與精神的需求?作者說,,“每個時代和每種文明都有與自己匹配的資本主義”,,不過,在“全球化”的名義下,,多元文化被資本主義加強了還是摧毀了,,仍然是一個爭論激烈的話題。
![]() |
看似“高大上”的區(qū)塊鏈峰會被叫停,,部分代幣從交易所下架,被監(jiān)管部門定性為非法公開融資,,地方已開展清理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