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轉向預期漸起,,但筆者認為,,如果僅因短期經濟下行,、CPI短期受抑即放松銀根,,不僅會令歷時1年多的從緊政策前功盡棄,更會為未來更為扭曲的經濟結構埋下隱患,。 事實上,,中國“從緊”的貨幣政策僅是相對自身而言,如果與所謂的“寬松”發(fā)達經濟體相比,,中國已是全球最為“寬松”的國家:截至6月,,我國M2總量約合12萬億美元,與同期歐元區(qū)相當,,超過美國和日本,。如計算M2與GDP的占比,則我國已高達1.8,,高于日本的1.5,,更遠高于歐元區(qū)和美國。 持續(xù)從緊的貨幣政策,,本應成為中國未來中長期國策,而不僅僅是為了抑制短期通脹的應急政策,。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雖然可以緩沖短期經濟的下行趨勢,中長期必然會將本已扭曲的經濟結構推向更難根治之境,。 因此,,與其放松銀根不如減少財政收入,。只有減少財政增收的沖動,才能給實體經濟過重的稅負松綁,,也才能變相減少政府主導投資的沖動,,從而給產業(yè)結構轉型和刺激內需提供空間。 再者,,中國CPI雖然已連續(xù)4個月呈下行趨勢,,但整體物價仍處5%以上的高位,年底前迅速反彈并非沒有可能,。原因在于,,首先,在當下出口受挫,、中小企業(yè)倒閉的壓力下,,貨幣政策層面的應急舉措已經頻繁推出。而信貸環(huán)節(jié)的相對放松,,意味著市場流動性會相對增加,,這對于2010年下半年至今持續(xù)形成的物價抑制,極可能在年底前相對反彈,。其次,,就輸入型通脹而言,年底前極可能因全球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刺激,,從而對我國形成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此外,年底的消費需求會相對旺盛,,這亦會對未來幾個月的物價下行形成阻力,。 因此,放松銀根將是“河床筑壩”,,雖可解短期增長之危,,卻會將中國經濟懸于更為扭曲之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