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說的是兩個底線,。中國的“三農”政策,還有兩項重大的任務,,第一項任務就是促進農民持續(xù)增收,提高農民的購買力,。 去年中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是5153元,,城鄉(xiāng)收入差距,,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是3.33:1。1978年改革之初這個比值是2.6:1,,1985年這個比值是1.86:1,。越是落后的地方城鄉(xiāng)差距越大,,貴州現在是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最大的一個省份,城鄉(xiāng)收入之比是4.2:1,。有預測認為,,如果按照過去十年城鄉(xiāng)收入的增長速度,往后推十年,,到2020年如果中國沒有強有力的措施來促進農民收入的更快增長,,城鄉(xiāng)的收入之比有可能達到4.5∶1,甚至更高,。 所以說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空間,。那么農民增收靠什么呢?現在農民收入的5153元里,,工資性收入占到接近41%。過去四年,,2005—2009年,,農民增加的收入里46.7%是來自工資性收入的增長�,?梢哉f沒有工資性收入的增長做支撐,,農民收入就不可能保持一個比較正常的增長速度。去年農民從政府這里享受的各種補貼收入是人均160元,,占農民收入的比重也就3%多一點。 現在增加農民的收入靠什么呢,?從根本上來講,,還是靠促進農民轉移就業(yè),,靠不斷提高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有人說,,不是民工荒了嗎,?哪還有剩余勞動力,。其實,,農民轉移就業(yè)還遠遠沒有完成,。中國現在的農業(yè)就業(yè)人員還有2.95億人,,占全社會就業(yè)比重的37%,。如果按過去5年農村人口轉移的速度,,今后5年,到2015年這個比例可以降到30.5%,。由37%降到30.5%,,需要轉移就業(yè)4500萬人,也就是一年還要解決900萬人的轉移就業(yè)問題,。中國不可能在農業(yè)就業(yè)比重還高達37%的時候就出現勞動力的全面短缺,,這是一種幻想,。 那為什么又會出現民工荒呢,? 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結構性的,,過去30年中國的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讓80%的農村30歲以下的年輕人離開了農村,到城里打工去了,,農村只有婦女,、老人、小孩,。第二是技能性的。現在沿海產業(yè)升級,,技術工人全面短缺,。第三,,招不到工人的企業(yè)都是比較臟,、比較累、比較危險的,,尤其是工資報酬比較低的普通崗位,。工資太低,,勞動條件太差,。 中國這幾年農民的收入能夠保持增長,主要是靠農民工工資提高的支撐,。2004年農民工的月工資是872元,去年是1400元,,平均的年增長速度12.9%,。未來市場的力量還會推動農民工工資繼續(xù)趨勢性上漲,。 但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收入偏低的問題,光靠漲工資不行,,還要提高農民的就業(yè)技能�,,F在市場上需要的是有技能的工人。這就要建立有利于促進就業(yè)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還要加快在農村普及高中教育,。日本很有名的一個經濟學家說,,日本在過去一百年追趕美國的經驗,,就一句話:“教育的趕超要優(yōu)先于經濟的追趕,�,!钡乾F在在中國農村,初中畢業(yè)生升高中的比例只有50%多,,農村的高中教育普及率還處在日本1960年,、甚至1950年的水平,。所以當務之急是今后十年加快普及農村的高中教育,尤其是農村的職業(yè)教育,,中國有這個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