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西海固略顯蕭瑟,,漫山的梯田和樹木已褪去綠色,。
位于寧夏西吉縣吉強鎮(zhèn)萬崖村的蔬菜育苗中心溫室大棚里,此時卻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嫩綠的蔬菜苗早已冒頭,;翠綠的芹菜簇擁生長,筑起一堵“綠墻”,;一排排螺絲椒和西紅柿被細繩吊起,,生怕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條……
“大棚里溫度高,辣椒和西紅柿一個冬天都不用換苗,,可以連續(xù)多茬采摘,。冬季新鮮蔬菜供不應求,每棟大棚一個冬天預計能收入2萬多元,?!蔽骷h助農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王鶴說。
西吉縣地處曾經“苦甲天下”的西海固核心區(qū),,過去因干旱少雨,,傳統(tǒng)農業(yè)發(fā)展受限,“種了一袋子,,收了一帽子”曾是這里農民的真實寫照,。如今,在守不住水,、保不住土的黃土旱塬上,,冬季溫室大棚里的這一抹“新綠”顯得尤為珍貴。
今年年初,,西吉縣爭取項目資金,,在萬崖村新建了19棟集育苗和種植功能于一體標準化日光溫棚。據(jù)王鶴介紹,,西吉縣助農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承租了全部19棟大棚,,冬天種植蔬菜,到來年2月份開始育苗,,為周邊的蔬菜種植戶提供種苗,,8月份以后又進入蔬菜種植期,一年四季循環(huán)生長,,預計整個育苗中心全年可育蔬菜苗2000萬株,、產出蔬菜60多噸、總產值可達400余萬元,。
“這土地就和人一樣,,忙一點總歸是好事?!睖厥掖笈锢?,30歲的村民黃俊蘭手中的小刀上下翻飛,,鏟菜、剔根,、扎捆……動作十分嫻熟,。黃俊蘭說,以前冬天都是閑在家里,,整日圍著灶頭和炕頭轉,,也沒有收入。今年不一樣了,,村里建起蔬菜育苗中心,,在“家門口”干活,讓她在寒冷的冬天也有了一份收入,。
這抹“新綠”改變了鄉(xiāng)村“冬閑”的狀態(tài),,也讓村集體的錢包鼓了起來。吉強鎮(zhèn)副鎮(zhèn)長李永輝說,,育苗中心不僅帶動當?shù)亻L期用工超過20人,,人均工資每月超3000元,也將為萬崖村村集體帶來每年9.1萬元的租金收入,,占全村村集體收入的一半以上,。
而隨著設施農業(yè)與農業(yè)自動化裝備的快速發(fā)展,溫室大棚里的“智慧”元素也越來越多,。
在寧夏彭陽縣古城鎮(zhèn)溫溝村村民馬風尚的溫室大棚內,,水肥一體化裝備可實現(xiàn)精準灌溉、施肥,,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在手機端就可以進行溫室卷簾,、送風、補光,、溫度,、濕度的調控。
“空氣溫度7.6℃,,空氣濕度97.5%,,土壤濕度15.4%……”馬風尚打開手機管理軟件,溫度,、濕度,、光照等多種數(shù)值躍然手機屏上,可根據(jù)種植情況隨時精準調控,。輕點“保溫被”的“關閉”鍵,,不一會兒,溫室卷簾便自動降了下來,溫室內的光線也變暗了,,馬風尚隨即又在手機上打開溫室內的照明設施,。
去年以來,溫溝村大力發(fā)展設施農業(yè),,新建日光溫室大棚103棟,,并全部加裝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探索科技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子,。走進馬風尚管理的溫室大棚,成熟的黃瓜鮮嫩喜人,?!敖衲攴N了一棚黃瓜和一棚油菜,兩個棚一年下來凈利潤能有六七萬元?,F(xiàn)在干活越來越輕松,,日子卻越來越紅火了?!瘪R風尚說,。
(新華社銀川12月25日電)
“菜籃子”“米袋子”關系著千家萬戶,。各地聚焦糧,、油、肉,、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扎實做好市場保供工作。
福建省海域海上風電資源得天獨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時數(shù)超過4000小時,,位居全國第一,,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321萬千瓦。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