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幾乎每天都在創(chuàng)造新高度,。即使是納斯達克也已升到了自科技泡沫后就未見過的水平,�,?萍脊捎珠_始流行,,因為投資者在尋找下一個谷歌,、臉書或推特,。甚至在評論界都出現了泡沫,,因為市場評論家認為現在不存在泡沫,。
投資者認為全球金融危機已是過去的歷史,現狀已回歸正常,。但令人疑惑的是,,當金融市場價格上漲時,實體經濟卻仍奄奄一息,,處于增長低速,、債務高筑、投資緩慢,、生產過剩,、失業(yè)嚴重的長期性停滯的困境中。發(fā)達國家由借款所驅動的消費和津貼社會以及資金不足的社會方案共同導致了高水平的債務,、全球失衡以及過多的經濟金融化,,而這些根源性問題現狀并沒有被觸及。
發(fā)達國家的銀行規(guī)模并沒有真的縮小,�,!疤箅y以倒”的銀行變得更大、金融板塊高速增長,、金融工具交易量不斷增加,,但這些金融活動是以犧牲實體經濟為代價的。通過金融交易而非在實體經濟中可獲得更多利潤,,這繼續(xù)推升了金融的失當水平,。政府和中央銀行通過低利率和過多流動性使這種趨勢更為惡化。主權國家需要發(fā)現買家來資助其花費,,這鼓勵了銀行去承擔更多的政府債券,,同時各國的政治家也不愿去解決急需的社會福利改革。
2012年12月,,德國總理默克爾指出“歐洲有7%的世界人口,,但卻有50%的全球社會花費�,!钡荒旰�,,默克爾卻同意了新的最低工資和更慷慨的退休福利。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普通人,,都已選擇忽視那些困難的問題,,僅接受積極數據以證明好時代將會回來。(作者系《極限金錢》作者薩蒂亞吉特·達斯
賀艷燕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