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審計署公布對36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抽查報告:38475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2.94%。該數據發(fā)布后,,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以此推算,,過去三年間,中國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擔保債務可能已經上升13%,,至12.1萬億元,。
報告明確指出,,部分地區(qū)基本建設投入過大,只顧鋪攤子,,債務規(guī)模增長過快,,一些省會城市的債務風險凸顯。 2010年以來,,地方債務構成中出現了新情況,。地方上項目的熱情不減,在銀行貸款受到限制的同時,,新的融資渠道如發(fā)債,、委托貸款、中期票據,、信托,、租賃、PE(股權類融資),、BT類融資風生水起,。三年間,信托業(yè)規(guī)模從幾千億元膨脹到7萬億元之巨,,各地發(fā)行的城投債亦呈井噴之勢,,每年都在萬億元以上,,三年累計近3萬億元,,這都成為基建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當然,,新一輪舉債必須支付15%甚至更高的資金成本,,否則根本融不到錢。 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給予有力佐證,,1-5月社會融資規(guī)模達9.11萬億,,較去年同期多出3.12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驚人,。但是,信貸增長有限,,5月份新增信貸僅6674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已連續(xù)三個月下降,。透過社會融資總量的持續(xù)放大看,,大量的政府平臺通過新的融資工具“借新還舊”,用于償還到期債務,�,?傮w看來,,地方債并未因陸續(xù)到期而變小,總量實際上還在放大,,非銀行金融機構正在從銀行手上接過舊債,,通過發(fā)行信托或者理財類產品募集新的資金來源,它們之所以敢接手,,因為都相信“有政府兜底的隱性擔�,!保@也標志著巨額存量債務進入了新一輪的循環(huán)輪盤,。 這兩年,,地方政府的巨量債務不完全透明,攤子過大負債過度問題開始顯現,,“影子銀行”和灰色地帶引爆了理財產品兌付危機,,信托類違約集中出現。審計報告指出,,14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已逾期181億元,,其中2個省會城市本級逾期債務率超過10%,最高的為16.36%,,潛在風險隨時都有爆發(fā)的可能,。但現實情況是,因為地方政府加快挪騰資產重組,,或者通過發(fā)新債來進行債務滾存,,并沒有出現一例顯性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事件。這在審計報告中得到了印證,,“由于償債能力不足,,一些省會城市本級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5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 地方債問題不僅引起決策層的重視,,也引起了一些國際機構的關注,。穆迪、惠譽,、野村相繼發(fā)布風險提示報告,。在上周的全球財富論壇上,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委婉地建議“中國應建立透明的地方財政體系”,,同時“應當及時處理房地產泡沫”,。而此前,“末日博士”魯比尼稱,,2013年,,中國經濟將會因房地產和地方債問題有大麻煩,。在全球經歷了一場百年不遇的曠世危機以后,面對這些言之鑿鑿的忠告,,不能聞之邈邈,,置若罔聞,更不能一概斥之為“陰謀論”,、“做空論”,。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做實自己,、做一個無縫的蛋,,你盡可以不怕任何蒼蠅的叮。因此,,要深刻反思這些警告有沒有合理成分,,我們的蛋究竟有沒有縫?持續(xù)數載的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累積了逾百億的貨幣量和龐大的債務規(guī)模,,地方債務巨額增長累積的矛盾和風險不容忽視。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厘清地方債和中央財政關系,,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如何設隔離帶和防火墻。從危機預案來說,,是“誰家的孩子誰抱走”,,還是基于父愛主義的“兒孫欠債老子全買單”都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