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一個有趣的話題開始。今年兩會期間,,發(fā)改委與農業(yè)部的官員向全國人民“報喜”說,,2012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高達97.7%;言下之意是,,95%的糧食自給率指標已經“圓滿地”完成了,。這個說法與業(yè)界的認識差別很大,因為大家普遍認為,,2012年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已經跌破了90%(實為87%),。原來,官方的計算方法不一樣,,某些糧食品種(如大豆和薯類)不被計算在“糧食”的概念之內,。也就是說,發(fā)改委與農業(yè)部拿出來的是一本“花賬”,。 這樣的“花賬”所起的作用是掩蓋問題真相,,叫人忽視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阻止糧食政策可能發(fā)生的變動,,從而使得現行的政策得以延續(xù),。這樣一來,糧食政策中的嚴重錯誤暫時就不會暴露出來了,。 什么樣的大事件呢,?這就是:中國經濟已經開啟了糧食消費持續(xù)增長的進程,而國內的產量不敷需要(即使守住了18億畝耕地紅線亦是如此),。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飯量下降了,糧食消費怎么反而會增長呢,?對于這個問題,,一些官員顯然不理解,因而他們寧愿視之為一種偶然的,、暫時的現象。通過參照發(fā)達國家的情況,,我們即可知道,,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人均糧食消費的增加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而絕不會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目前糧食進口的暴增所反映出來的正是冰山一角,。增加的原因主要在于飼料用糧的增長和糧食的深加工。人民的食物結構要改善,,消費水平要提升,。飯量不增,但吃的更好了,;對糧食的直接消費不增加,,而間接消費卻不斷地增長。簡言之,,就是“消費升級”這四個字,。這種顯著的升級過程將會持續(xù)到什么水平才會穩(wěn)定下來呢?美國目前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是我國的兩倍,,我們可以以此作為參照,。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相信我國經濟早晚將會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那么,,就可以相信,我國的糧食消費量最終將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要從這個前提出發(fā)來思考糧食政策,。如此巨大的供應缺口如何來彌補?這是需要政府部門,、經濟界和全國人民都來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 我國目前的政策體系是這樣的:在非農業(yè)部門中,利用我國勞動力豐富和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大搞出口,,賺取了巨額外匯;而在農業(yè)領域,,卻堅守耕地紅線政策和糧食自給率指標,,試圖閉關自守。這兩方面的政策是相互矛盾的,,客觀經濟規(guī)律將迫使兩者必須一致化,。外向型經濟持續(xù)大幅度地提高國民收入和消費能力,致使國內糧食增產的速度趕不上消費增長的速度,。工業(yè)化和城市化一邊不斷地壓縮耕地,,一邊把農業(yè)勞動力從土地上抽走。另一方面,,農業(yè)生產資料與農民生活資料是由非農部門提供的,,其價格不斷上升,而城市的穩(wěn)定卻要求糧食與食品價格也維持穩(wěn)定,。農民很辛苦地種糧,,農業(yè)經營卻獲利微�,。欢鞘袇s因為房價與物價飛漲導致民怨沸騰,。這種現象只說明了一個道理,,既然要搞市場經濟,就要全面地搞,;想要違背比較優(yōu)勢原理,,強行在市場中劃出一塊“自留地”,就會遭到經濟規(guī)律的懲罰,。這個懲罰很嚴重,,高房價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一說到取消糧食自給率指標和耕地紅線,,許多人情緒都很激動,,連一些名嘴和專欄作家都加入其中,齊聲反對,。把糧食供應限于國境之內,,并不會得到安全。要確保糧食安全,,優(yōu)先于國內供應好呢,,還是優(yōu)先進口為好?前者意味著首先發(fā)掘國內的生產潛力,,實在不行了,,才轉向國外;而后者意味著我先用別人提供的東西,,而把余地和潛力留在國內,;萬不得已之時,才動用國內的儲備,。這樣一對比,,究竟哪種策略更為安全,不就很明顯了嗎,?凡事從反面一想,,往往就可以開闊眼界,也就可以發(fā)現以往認識中的愚昧之處,。以往自給自足的糧食政策,,并不體現什么智慧,而只是體現了一種迫不得已,。在整體經濟閉關自守的情況下,,外匯無處獲取,當然也就只能自己種糧食吃了。 我們中國人有一種情結,,總覺得全世界有一天要封鎖我們,把我們餓死,,所以,,我們要“深挖洞,廣積糧”,,隨時備戰(zhàn),。如今,即使按照某些指標測算,,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為外向的經濟體之一,,可是,這種備戰(zhàn)情結依然殘留于我們的腦海深處,。我們敢于向世界供應工業(yè)品,,卻不敢接受來自世界的優(yōu)質糧食,這實在顯得滑稽可笑,。 開放糧食和土地市場不僅不會損害我們的安全,,還將有助于加強國際信任,從而提升我們的安全度,。林沖要上山入伙,,就要納個投名狀;這是古代人早已明白的道理,。在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均相互高度開放市場的情況下,,我們嚴守國內糧食市場,這是什么意思呢,?須知,,不信任與不安全的因素原本可能不存在,或者沒有那么嚴重,,卻可能因為我們對世界的不信任而引起或加劇,。一個人老是躲躲藏藏,別人就沒法兒信任他,;這樣的人無論表面上多么客套,,在內心深處是拒他人于千里之外的。這正是迄今為止我國的國策論述中的不足之處,。改革開放不應該是“長期堅持”,,而應該是“永久堅持”。 要讀懂房地產市場,,就要讀懂土地,;而要讀懂土地,就要理解糧食。如果我們認識到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早晚也許將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跌至50%左右,,那么,,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又有什么意義呢?多拿出1億畝地來支持城市化,,糧食自給率充其量也不過下降10%,,這真的有什么了不起嗎?這就是“風物長宜放眼量”,。所以,,筆者認為,不僅糧食自給率指標要取消,,現行的土地,、農業(yè)、工業(yè),、房地產以及城市化等領域的政策都需要重新思考,,并作出相應的改變。 這里所講的觀點其實并不是筆者的創(chuàng)意,,而只是對我國在十幾年前所實行的偉大政策的一個詮釋而已,。大體說來,與“退耕還林”相關的政策是一個簡明而正確的體系,,可是,,隨著政府的換屆,這一系列政策都來了一個180°的大轉彎,,這是今天發(fā)生如此之多的經濟問題的一個總根源�,,F在,筆者的呼吁很簡單:回到十年之前,。讓國內的土地和生態(tài)歇一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