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云南綠大地的“前車之鑒”,,再次出現(xiàn)的萬福生科案顯然更受關注,。
與綠大地欺詐上市的“案情重大,性質極為惡劣”相比,,萬福生科案明顯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因此,監(jiān)管部門在其職責范圍內對上市公司,、中介及其責任人員作出相關處罰是必然的,。特別是,中國證監(jiān)會對平安證券開出保薦制度推出以來最嚴厲的罰單,,廣受市場各方矚目,,其積極意義與深遠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
其實,,整個萬福生科案從監(jiān)管部門的處罰到平安證券設立3億元的補償基金,個中并不乏“亮點”,。其一,,平安證券等中介“保薦”萬福生科均“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相關中介的業(yè)務收入被沒收,,并被處以2倍的罰款。這些中介機構不僅失了利,,更毀了其“英名”,。而且,平安證券被暫停保薦資格3個月,,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更是被“掃地出門”,。
其二,以往保薦工作出現(xiàn)問題,,一般被定性為保代的“個人問題”,,利益最大分食者的券商及其它人員基本上都安然無事。而此次的萬福生科案中,,不僅保代被罰款與撤銷從業(yè)資格,,而且保薦業(yè)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項目協(xié)辦人等都被追究責任,,這在此前是絕無僅有的。采取“連坐”制,在擴大了處罰范圍的同時,,也更有利于形成威懾力,。
其三,平安證券設立3億元補償基金,,開創(chuàng)了A股投資者利益保護的先河,,值得肯定。通過設立補償基金的方式,,那些深受其害的投資者利益更有了保障,。立案難、訴訟難,、索賠難是A股市場維權難的最主要表現(xiàn),,像當年的銀廣夏案,前后長達6年之久,,再有信心的投資者也會被“拖垮”,,從而放棄維權,這明顯不利于投資者維權與懲罰違規(guī)行為,。
“史上最嚴厲的處罰”,、上市公司責任人員被移送司法機關、平安證券設立補償基金等,,看起來萬福生科案已經(jīng)劃上了句號,,但是,萬福生科案的結局并不“完美”,。
首先,,對上市公司的處罰太輕,監(jiān)管部門應責令萬福生科立即退市,。警告與30萬元的罰款,,對于圈到的4.25億元巨額資金來說就是毛毛雨。如果不造假,,萬福生科沒法圈到這么多資金,。而今年3月14日證監(jiān)會相關負責人在回應投資者維權時就曾表示,“要讓欺詐上市者直接退市,、賠償投資者損失”,。言猶在耳,對于萬福生科如此惡劣的欺詐上市行為,,證監(jiān)會卻表示其“不會觸及終止上市的條件”,,令人失望。
其次,,利益受損投資者可能存在補償不到位的情形,。盡管有了3億元的補償基金作“后盾”,,而且只要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履行相關的程序就能得到補償,但對投資者來講,,一方面很有可能因為時間的關系已忘記或對關鍵時點的誤解,,而沒有選擇維權,;另一方面由于股市持續(xù)低迷,,投資者遠離股市根本沒有關注到相關的消息而錯失維權的時機;此外,,也存在某些投資者因為金額太小而放棄維權的可能,。但投資者的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是由于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的原因導致,,沒有上市公司的造假與中介機構的未履行勤勉盡責的職責,,投資者根本不會產(chǎn)生損失。因此,,建議平安證券與中登公司等單位合作,,由其主動對所有符合條件的投資者進行補償。如此,,則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