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門體制改革始于2008年,,中央及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大部制改革,。2012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再次提及大部制,。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表明組成部門將減少至25個,。 比起歐美國家精簡的政府機構而言,,我國政府機關的確過于龐大而臃腫。美國聯(lián)邦政府在2003年前,,內閣長期保持14個組成部門,。英國是發(fā)達國家中較早實行大部門體制的國家,部門數(shù)量維持在18個左右,。法國自第五共和國以來,,平均每屆政府的部委數(shù)量增加到20個左右,隨后開始整合,,基本穩(wěn)定在15個部左右,。德國聯(lián)邦政府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對一些部門進行了跨度較大的整合,形成了大交通,、大農(nóng)業(yè),、大保障和大環(huán)保的部門模式。日本政府在2002年將原來的1府22�,。◤d)合并為1府12�,。◤d)。 應該說,,我國政府機構的結構調整仍有較長的路要走,。據(jù)中國上市公司輿情中心觀察,對于本次大部制改革,,各界反響不一,。有批評者如許小年,認為大部制改革不過是“朝三暮四的把戲,,花拳繡腿的功夫”,;當然,也有人鼓掌歡呼,,認為本次大部制改革已經(jīng)讓全國共減少了廳局級機構80多個,,提高了政府效率。 按照政府發(fā)言人的講法來看,,本次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職能轉變,。比如對鐵道部而言,經(jīng)過本次改革實現(xiàn)政企分開之后,,相關企業(yè)職能將體現(xiàn)市場化運作,。而對于鐵道債去留問題,市場也正在熱議,,并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其一,,將債務直接由財政兜底,諸如發(fā)行特別國債予以置換,;其二,,由新成立的交通運輸部承繼,;其三,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繼,,原有債務政府支持屬性不變,,新老劃斷;最后,,按照公益性與經(jīng)營性進行劃分,,對相關資產(chǎn)和負債進行重組。 以上方案各有優(yōu)缺點,。采取直接國家財政兜底,,也不一定是壞事,至少過去幾十年國家鐵路投資基本上都能夠獲得較好的回報,,而且也能夠保證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輕裝上陣,。但對于未來新的投資負債則需要采用類似其他央企的發(fā)債模式,信用級別基本也能維持在3A水平,。當然,,對于未來新投資的項目,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負責總體投資及借債,,這樣保證鐵路企業(yè)在未來投入產(chǎn)出方面有更為市場化的安排和布置,。 盡管可能暫時會收到一些批評的聲音,但從過去的經(jīng)驗來看,,任何公共服務產(chǎn)品一旦市場化,,都很難躲得過漲價,除非政府愿意承擔適當?shù)难a貼,,否則這價格上浮壓力就會由消費者承擔,。正因為如此,我們要謹防有些人打著大部制和市場化的名義行漲價之權,。否則,,對民眾而言,則不如退回到政府行政定價的時期,。 當然,,我們希望政府職能轉變不能停留在口號上,最重要的是約束權力,。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是滋生腐敗的根源。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不僅僅是減少一些組成部門,,更重要的是轉變政府職能,要把改革著力點放在解決權力過于集中問題上,,使政府真正成為服務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