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公布,。這次改革圍繞轉變職能和理順職責關系,,推進大部制改革,實行鐵路政企分開,,整合加強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海洋,、能源管理機構。根據(jù)改革方案,,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4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2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shù)量不變,。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5個,。
隨著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確定和披露,,機構調整的方向為外界獲知�,?傮w來看,,本次改革延續(xù)了上一輪改革的基本方針,整合部門間權限的同時,,側重于轉變政府職能,,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
既為簡政放權,,所以改革絕不是簡單的部門合并,而是在厘定權責的基礎上,,梳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系,,以達到職能轉型之效。因此,,與前幾輪大刀闊斧的機構刪減整合相比,,在本輪改革過后,政府機構的常設部門在數(shù)量上變化不大,,但在職責和結構上,,則有了突破性的變革,。換言之,隨著改革深入,,機構刪減的空間逐步縮小,,改革重心轉移到對存量部門權責的調整上來。
以鐵道部為例,,改革的方向是政企分開,,企業(yè)的職責剝離,交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行政職責部分劃歸交通運輸部,,部分由新成立但接受交通運輸部管理的國家鐵路局來承擔�,?梢钥闯�,,部門的刪減不是目的,在機構間交叉職能的整合背后,,調整的還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不再大包大攬,,而僅僅承擔必要的行政職能,將經(jīng)營權下放,,交給企業(yè),。通過機構調整,為政府減負的同時,,也期待企業(yè)在不斷深入的市場化競爭中,,盤活鐵路交通的經(jīng)營。
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是小政府,、大社會,、大市場,,政府之“小”不是職能之“弱”,,而是有選擇性、針對性地予以精簡,、強化,。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的組建,目的正在于建立一體化的食品藥品監(jiān)管機制,,避免職能交叉誘發(fā)重復監(jiān)管以及監(jiān)管盲點等問題,。因此,機構調整后政府權力雖有所下放,,但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強了。此外,,政府從部分領域有序退出,,絕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在弱化前置審批的基礎上,讓市場和社會承擔起這部分職能,,同時強化后置監(jiān)管,,引導規(guī)范市場和社會的運行秩序。
政府需要通過機構改革徹底告別全能型,,改革以后,,政府的職能將更專一,也將更靈活,、高效,,而機構調整本身不僅下放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政府能輕裝上陣,,也為市場和社會騰出了活動空間,,可謂多贏。但也要看到,,放權與讓利是分不開的,,機構改革繞不開部門利益的難題。此外,,機構整合后的大部門,,對應著大權限,對于部門的擴張,,如何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約束和制衡機制,,防止權限集中引發(fā)各種負面問題,同樣得深入考慮,。
現(xiàn)行改革方案,,方向值得稱道。相關具體問題,,還有進一步完善,、磨合或設計的工作要做。諸如國家鐵路局與交通運輸部的具體分工,,鐵道部下轄的司法系統(tǒng)的去向,,等等。另一方面,,政府機構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與市場和社會的關系,,市場和社會的發(fā)展是動態(tài)的,改革也得實時進行,,沒有一勞永逸的終點,。在此背景下,改革進一步深入的空間還有多大,?政府放權的邊界在哪里,?如何避免職能刪減后的反彈,?這些問題也都有待進一步摸索,在改革中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