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依然在升值,,說明央行依然在緊貨幣。盡管,,隨著2011年年底資金暫時短缺狀況的緩解,,回購定盤利率有所回落。但只要人民幣堅持升值,,那貨幣的緊張狀態(tài)就不會徹底消失,。原因很簡單,央行現(xiàn)在維系人民幣升值狀態(tài),,必須大量投放美元,,而換回人民幣。人民幣歸入央行口袋,,又不通過其它渠道投放出去,,這不是緊縮嗎?
2011年年底,,各大銀行攬儲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短期理財產(chǎn)品利率(折年)已近6%。這不僅說明銀根過緊,,而且意味著銀行不允許儲蓄分流,,以致“儲蓄轉(zhuǎn)化為投資”的難度巨大,這也是中國股市目前的重要困惑之一,。
中國股市的歷史證明,,股市上漲的資金動力主要來源于儲蓄分流,,這與中國股市的散戶特質(zhì)密切相關(guān)。如果儲蓄不能有效轉(zhuǎn)化為投資,,資本市場無疑將處于枯竭狀態(tài),。實際上,所謂機構(gòu)投資也一樣,,比如基金就是典型的儲蓄轉(zhuǎn)化為投資的工具,,如果居民儲蓄不能變?yōu)閷鸬某钟校腔鸬馁Y金又從何而來,。
儲蓄為什么轉(zhuǎn)化不成,?因為央行把商業(yè)銀行的資金抽得過緊,加之銀監(jiān)會剛性的監(jiān)管指標,,銀行為了保住存款,,保住存貸比不越紅線,便不斷變相加高利率,。當以理財產(chǎn)品形態(tài)存在的“存款利率”不斷提高之時,,試圖流向股市的資金必然被銀行截留。當然,,股市不斷遭遇包括“無度擴容”在內(nèi)的各色空頭勢力的壓制,,風(fēng)險巨大,以致居民不得不選擇儲蓄或購買理財產(chǎn)品,。
有個十分荒謬的說法:認為銀行貸款會流入股市,。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但在現(xiàn)行監(jiān)管條件下,,貸款流入股市的問題不嚴重。不是嗎,?當股市無度暴跌的過程中,,我們并沒有看到貸款因股市下跌而變成爛賬的問題。所以,,我們期待央行放松銀根,,并非希望看到貸款流入股市,而是在壓低銀行存款利率的同時,,儲蓄更多地流向股市,。所以應(yīng)當說,央行的池子不僅鎖定了銀行的貸款,,更重要的是鎖定了股市資金,。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口子都被堵住了。
有人說,,要讓資金更多地流向?qū)崢I(yè),。說法不錯,,但必須得有資金才可能談得上流向?qū)崢I(yè),沒有資金的話,,談什么流向,?有人說,,市場資金充沛,,不缺錢�,?少Y金在哪,?我找不到。能夠看到的聚集之地就是理財產(chǎn)品,,那基本等同于儲蓄,。
還有一筆大錢在央行的“池子”里。如果說,,10%左右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是正常的準備金狀態(tài),,那么,21%的法定準備金率則意味著8萬多億元超出正常值的基礎(chǔ)貨幣被鎖定,,按照2011年三季度央行給出3.71的貨幣乘數(shù),,意味著30萬億元流動性被凍結(jié)。這其中當然有相當一部分本應(yīng)屬于股市的資金,,但被央行凍結(jié),。
所以我們看,過去兩年的股市下跌,,基本基于以下兩條邏輯線:其一,,貨幣過度緊縮和監(jiān)管大動作使得儲蓄被鎖定于銀行系統(tǒng),儲蓄轉(zhuǎn)移不成,,股市資金枯竭,;其二,股市毫無節(jié)制地IPO,,加劇了股市抽血效應(yīng),,股市資金更加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