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全球主要發(fā)達經濟體面臨著流動性急劇收縮的情況,通過一方面實行超低基準利率刺激投資和消費同時降低債務成本的做法來避免經濟走向蕭條,,同時另一方面采取擴張資產負債表的方式吸收公共以及金融系統(tǒng)內的債務來維持金融系統(tǒng)內流動性的相對穩(wěn)定,,避免流動性危機的出現(xiàn),。
事實上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實對挽救全球經濟避免大蕭條和崩潰起到了相應的作用,但是同時也為未來的退出的不同步埋下了伏筆,。在相同的貨幣政策下由于各國的自身經濟體的結構,、模式的不同,當同一種極度寬松的刺激政策作用在不同的經濟結構上的時候,,一開始各國的差異化表現(xiàn)的并不明顯,;但是隨著不同國家經濟復蘇的差異變得越來越明顯,必然會驅動各國央行在對待量化寬松和刺激政策決策的節(jié)奏上有著不同的考慮,。
如果我們從全球宏觀策略的視角下看這種差異,,來源于不同國家的宏觀經濟在復蘇程度上的不同,進而導致不同的貨幣政策取向,,必然會導致相對應的外匯市場預期的分化,,最終將演化為外匯市場的絕佳交易機會。
美國經濟的復蘇仍在不斷升溫,。然而我們仔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的復蘇步伐并不穩(wěn)健,比如美國的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jù),,往往是連續(xù)幾個月的增長過后突然出現(xiàn)超預期的大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了實體經濟當中,比如房地產的復蘇,、消費的復蘇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出現(xiàn)真正持續(xù)穩(wěn)定的經濟復蘇信號才是美聯(lián)儲開始退出的基礎,,然而這只是必要不充分條件,,同時還要注意,美聯(lián)儲退出還要考慮到美國債務負擔的提升,,當退出導致的國債收益率上行出現(xiàn)后,,美國的債務是否能夠持續(xù)將是個大問題,只有當這兩個條件都滿足,,美聯(lián)儲才可能是真正退出,。
雖然美聯(lián)儲已經做出了明年起執(zhí)行量化寬松退出計劃的決定,但是考慮到上述兩個條件需要同時具備,,美元會隨著退出節(jié)奏的階段性強化而階段性走高,。
歐元再次出現(xiàn)危機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后面需要面對的是歐洲銀行本身流動性緊張的風險和歐洲經濟下行的風險,。歐洲銀行流動性緊張主要源于歐洲銀行由于擔心資本市場風險,,而寧愿將長期再融資操作拆借來的資本再存儲到歐洲央行賺取利息,也不愿意用來提供貸款進而復蘇歐洲經濟,,從而造成了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緊張,,也造成了歐洲經濟的萎靡不振。于是歐洲央行提到考慮負利率,,也就是說逼迫各大歐洲銀行將大量的資本不再存放在歐洲央行而是拆借出去,,刺激經濟,以確保銀行間市場的充足流動性,。如今歐洲經濟的萎靡不振,,導致消費嚴重下滑,通脹指數(shù)不斷下降,現(xiàn)在甚至面臨通縮的風險,,只有更多的流動性流入市場才能解決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間流動性緊缺的問題,。然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卻遲遲沒有批準這樣的決議,很可能是帶來的潛在通脹過高風險(這是歐洲央行的最重要的使命)和德國政府的堅決反對,。
于是歐元區(qū)的貨幣政策就可以總結為不斷懸著的降息預期,,于是歐元上漲動力隨時可能難以為繼,在貨幣政策預期反復的情況下,,歐元可能會出現(xiàn)高位調整或者下跌的情況,。
英國是在歐洲國家中復蘇最快的國家,更重要的是,,英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大幅度復蘇,。這種潛在的增長(也許是泡沫)促使英格蘭銀行開始考慮加息,然而,,英國經濟的復蘇畢竟在全球復蘇乏力的大環(huán)境下難以獨善其身,,因此英格蘭銀行也遲遲沒有真正啟動加息的步伐。
但是這些預期卻帶動了英鎊的不斷升值,,只要這種加息的預期仍然存在,,英鎊的上漲趨勢就難以短時間得到遏制。
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非常簡單清晰,,就是不斷寬松,,只要沒有達到2%以上的通縮目標,就決不罷休,。在今年1月17日和4月4日的兩撥強力刺激后,,日本經濟的確短期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今年6-7月以后,,單一靠貶值和貨幣寬松帶來的刺激開始出現(xiàn)乏力的跡象,股市也出現(xiàn)了間歇性的大跌,,所有的一切都反映出日本國內投資者和海外投資者都對刺激政策最終實現(xiàn)成功沒有報太大的希望,,隨時準備撤退跑路。而此時,,日本央行如果堅持自己的通脹目標,,唯一的路就是再次出手刺激,外匯市場上,,美元對日元不斷的升值就可以看出國際熱錢都在押注日本再次寬松,。
但是,無論怎樣,,隨著日本經濟不斷萎靡,,必然出現(xiàn)再次干預的現(xiàn)象,,日元持續(xù)下跌的趨勢會相對比較穩(wěn)定。
澳洲的經濟一直以來和中國經濟緊密聯(lián)系,,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下行壓力給澳洲經濟帶來極大的壓力,。同時全球大宗商品的下行更加重了這種壓力。于是澳洲央行的整體趨勢是要求降息,,雖然澳元一再下跌,,澳洲央行仍然聲稱“澳元的位置處于歷史高位”,,并“在必要的時候考慮降息”,,然而一味的降息會造成地區(qū)貨幣競爭性貶值,在中國經濟增速和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放緩的大背景下,,澳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整體是降息,,貶值是澳元的整體方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可以看出,,美元和英鎊是升值預期,,日元、澳元和歐元是貶值預期,,于是對應的外匯市場機會就相當清晰,,比如升值預期的美元和貶值預期的日元就是全球熱錢關注的重點,同樣升值預期的英鎊和貶值預期的日元會形成同樣的強力組合,。事實上,,在匯率市場的交叉匯率中,英鎊兌日元和歐元兌日元的表現(xiàn)都是過去一年最為亮眼的投資回報,,其次才是主流貨幣美元兌日元波動,,這種交叉匯率市場的表現(xiàn)的背后蘊含的投資主線邏輯就是全球貨幣政策下不同步的預期帶來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