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莫斯科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對貨幣政策走向的定調,,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2月16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在會后的一份公報中表示,,貨幣政策應以國內價格穩(wěn)定和經濟復蘇為目標,并盡量減小對其他國家的負面溢出效應,。各國要繼續(xù)落實金融部門改革和結構改革的政策承諾,,促進需求再平衡,,推動全球經濟盡快復蘇,,同時繼續(xù)推進市場決定的匯率體制,,堅決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G20還承諾采取措施減少財政赤字,,但是沒有提及歐盟和美國之間的政策裂痕德國主導的歐盟財政政策傾向緊縮,,而美國準備保持高借貸率直至就業(yè)率回升,。
從文本上看,,這與G7聲明基本保持一致,。2月12日,,包括日本在內的七國集團(G7)罕見地發(fā)表聯合聲明,,重申財政和貨幣政策絕不能用于令貨幣貶值,,決心由市場決定匯率,,避免可能影響經濟和金融穩(wěn)定的匯率無序和過度波動,。但這些國家補充稱,允許各國出臺貨幣寬松政策,,盡管這種政策可能帶來壓低本幣匯率的副作用,。一位不具名的美國官員強調,,該聲明旨在對日元的過度波動提出批評,。
在全球經濟增長仍顯疲弱背景下和如此重要的會議上,主要國家提出今后要“抵制競爭性貶值,,反對保護主義”,,意味著各國財經領袖經承諾不會以本幣貶值來扶助出口,,轉而努力淡化人們對匯率戰(zhàn)的擔憂,。但是,此番承諾對于維持匯率穩(wěn)定恐怕無濟于事,,這種文字游戲并不能掩蓋“匯率戰(zhàn)爭”的本質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為扶助國內經濟增長,,祭出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壓低了美元和日元,,點燃了事實上的“匯率戰(zhàn)爭”,。據統(tǒng)計,,日本經濟刺激政策導致日元自去年11月以來已大幅貶值20%,。
吊詭的是,,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對“貨幣戰(zhàn)爭”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稱,,美國正使用國內政策工具來推進國內的目標;日本方面隨后表示,,日本央行承諾開啟無限量公債購買純粹是為扶助經濟擺脫衰退。而事實上,,綜合日本媒體報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第一天討論中,,與會國并沒有對日本的經濟政策提出異議,。同時,,就日本針對經濟政策所做的闡述,,會上并沒有出現旗幟鮮明的贊成或反對意見,。此外,,麻生太郎宣稱,,日元貶值是經濟新政的結果,,而不是目標,。當然,為應對國際社會的指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月30日在國會也作出過辯解,,政府及央行有關措施的目的是打擊通縮及維持經濟增長(而不是操縱匯率),。事后看,,G20和G7的這兩份聲明似乎是沿襲了安倍晉三的辯解,,釋放政府及央行不能著眼于貨幣貶值的信號。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這種模棱兩可的措辭將無助于緩解“匯率戰(zhàn)爭”,,甚至變相鼓勵各國打著“抗擊通縮”的旗號,,行競爭性貶值之實,。
事實上,對于“匯率戰(zhàn)爭”的擔憂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也同樣遭遇過,,當時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全球決策層一致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正是在相對穩(wěn)定的國際貨幣環(huán)境下,,各主要經濟體才得以熬過歐債危機,、中國經濟減速及美國財政博弈等困難,蹣蹣跚跚沒出什么大問題,。但就目前的形勢看,,這種來之不易的局面將在2013年被撕開縫隙,甚至可能“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目前,各主要經濟體都蠢蠢欲動,,雖然貨幣貶值意味著消費者將不得不為進口商品付出更高的代價,,但同時一個國家的出口商品卻可因此而變得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綜合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歐元區(qū),、美國、日本,、英國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全線萎縮,,甚至衰退,。從2012年四季度GDP來看,,上述經濟體均呈現超預期萎縮:歐盟和歐元區(qū)經濟分別環(huán)比萎縮0.5%和0.6%,全年分別衰退0.3%和0.5%,,與2011年1.4%和2010年的1.9%的增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滑,;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意外下降0.1%,表現遠遜于前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環(huán)比下滑0.1%,,換算成年率下降0.4%,這是日本經濟連續(xù)第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英國季率下降0.3%,,年率持平,同樣低于預期,。在經濟下滑和失業(yè)問題的困擾下,上述經濟體都希望通過讓本幣貶值以刺激出口經濟的增長,,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新的就業(yè)機會,。而這也恰恰顯示出G20這樣規(guī)模巨大的國際組織難以就外匯政策達成一致,各種曖昧的與缺乏約束力的“共識”無疑將為此大開方便之門,,給予機會主義者空子可鉆,。
面對這種形勢,,中國需要做好“匯率戰(zhàn)爭”的準備,。對于中國來說,,目前的“匯率戰(zhàn)爭”將讓中國金融決策層左右為難,因為任何引導人民幣貶值的舉動,,都將招致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壓力與指責,,甚至招來貿易報復,以及關稅壁壘�,,F在,,美日等經濟體貨幣爭相貶值,而人民幣依然堅挺,,這無疑導致中國外匯儲備面臨貶值風險,,同時將對中國稍有起色的出口構成壓力,助推通脹與房地產泡沫,。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央行必須與時俱進,在貨幣政策方面做出轉變,。事實上,,央行在1月18日推出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操作后(SLO)已經印證了這種變化。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基于當前經濟走勢的考量,央行今年可能會有意識地抑制人民幣升值,。這一點可以從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講話中找到蛛絲馬跡,。易綱表示,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
從易綱的講話,,到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走低來看,在發(fā)達國家量化寬松政策可能引發(fā)的貨幣戰(zhàn)爭下,,中國人民銀行不會讓人民幣繼續(xù)升值,,以此應對國際熱錢可能大量流入,以及日元貶值可能引發(f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競相貶值的風險,。觀察中國央行制定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蛇年首個交易日中,2013年2月18日報1美元對人民幣6.2816元,,較上一交易日下降23個基點,,延續(xù)了近期窄幅波動的運行態(tài)勢。此外,,即期匯價出現小幅下跌,,收盤報6.2427,較前一交易日下降102個基點,。兩周以來(2月4日-2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先跌后漲,,累計上漲26點,,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預期小幅收窄至0.53%附近。事實上,,根據觀察,,自從1月15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保持貶值趨勢,。中國央行連日引導人民幣中間價走低,,已引起外界市場對人行試圖壓制人民幣繼續(xù)升值的猜測,以保持中國的外貿出口競爭力,。中國央行有意抑制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趨勢,,可能成為今年匯率政策的一個常規(guī)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