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他主持建立我國飛機設計體系,,推動我國航空工業(yè)體系建設;無私忘我,,作為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始終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年逾九旬,他的心愿還是繼續(xù)奔騰在科研一線……
11月3日,兩院院士,,殲8,、殲8Ⅱ飛機總設計師顧誦芬作為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沉甸甸的獎章,。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這位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身上,。
從小種下航空夢:讓中國的飛機設計擁有自己的靈魂
“誦芬”,父親為他選用這兩個字為名,,除按中國傳統(tǒng)家族排輩“誦”字外,,還取“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之意,。
名如其人,,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熟悉顧誦芬的人都說,,他心無旁騖,擁有的是從童年培養(yǎng)起來的專精,、執(zhí)著的愛好——對飛機設計制造發(fā)自內心的向往和著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飛機的轟炸聲成了顧誦芬兒時印象最深刻的聲音,。
1940年,在民族危亡,、外敵侵略之際,,10歲的顧誦芬收到叔叔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一個航模,“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顧誦芬從此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沉浸在了飛機的世界中。
在戰(zhàn)爭年代,,空襲和轟炸,,更讓年幼的顧誦芬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他曾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搞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帶著這顆種子,,從青蔥年少到意氣風發(fā),顧誦芬毅然前往冰雪飄飄的北國,。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難時刻,新中國航空工業(yè)艱難起步,。這一年,,21歲的顧誦芬便將自己的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
1956年,,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氣動力是飛機設計的靈魂。我國開始飛機設計之初,,氣動力設計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顧誦芬參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項挑戰(zhàn),就是我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他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shù)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設計工作,。
拼命解決設計難題:三上藍天給飛機“找毛病”
像靜水深流,,顧誦芬儒雅而沉靜。同事和朋友們說他博聞強記,,像個“書癡”,。年逾九旬,他依然堅持學習,,總給大家說:“我現(xiàn)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點書,,推薦給有關的同志,有時也翻譯一些資料,,盡可能給年輕人一些幫助,。”
似大象無形,,顧誦芬謙虛而務實,。在工作中,他跑遍了設計室各專業(yè)組,、各試驗室,,試驗工廠模型加工車間。沈飛部裝,、總裝廠房,,試飛站都有顧誦芬的身影,他與許多老工人都成了好朋友,。
如利劍出鞘,,顧誦芬執(zhí)著而無畏,。為解決殲8飛機跨音速振動的問題,他曾乘坐殲教6飛機升空觀察殲8飛機的飛行流線譜,,兩架飛機飛行時距離保持在5米左右甚至更近……
1964年,,我國開始研制殲8飛機,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首型高空高速殲擊機,。顧誦芬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后全面主持該機研制工作。
一項項難題,、一次次試驗……時光在顧誦芬身上仿佛是靜止的,,無論什么時期、什么困難,,他都能淡然面對,;但時光在他這里又是沸騰的,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無畏前行,。
1969年7月5日,殲8飛機實現(xiàn)首飛,。但在隨后的飛行試驗中,,飛機出現(xiàn)強烈振動,這讓所有參研人員都懸起了一顆心,。
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顧誦芬決定親自乘坐殲教6飛機上天,直接跟在試驗飛機后面觀察振動情況,!
據當時駕駛飛機的試飛員鹿鳴東回憶:“顧總那會兒已年近半百,,卻絲毫不顧高速飛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著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tài),這讓所有在場的同志都十分震撼和感動,?!?/p>
經過三次藍天之上的近距離觀察,顧誦芬和團隊最終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通過后期技術改進,,成功解決了殲8跨音速飛行時的抖振問題。
逐夢藍天寄深情:心無旁騖堅持干好一件事
顧誦芬的辦公室像一座“書的森林”,,而他總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
在家人眼中,,他無疑是一位“工作狂”,;在同事和學生們眼中,,他又是那個總能濟困解危的“大先生”。
如今的顧誦芬,,身體患有疾病,,經過兩次手術的折磨,仍不斷思考著中國航空工業(yè)的未來,。
“從成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開始,,中國的航空工業(yè)就注定要走自主創(chuàng)新這條路,?!焙娇展I(yè)沈陽所首席專家、多型飛機總設計師王永慶這樣評價顧誦芬指明的方向,。
“顧老教會我們的,,不僅是飛機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更讓我們學會了無論何時都不要在意質疑,,要始終堅持真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金子終究會發(fā)光,?!弊鳛轭櫿b芬的學生,如今自己也成了院士的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中國航空研究院院長孫聰深情回憶起和顧院士的交往,,心中滿是感懷。
一生,,顧誦芬就堅持干好研制飛機這一件事,。
“顧老是我們年輕人心中‘永遠的偶像’?!弊鳛轭櫿b芬身邊的青年同事代表,,航空工業(yè)科技委高級業(yè)務經理張東波說,顧老很少有社會任職,,與專業(yè)和本職工作不相關的,,基本都會婉拒。
從小事中,,人們也能時刻感受到顧誦芬的節(jié)儉與質樸,。
有在顧誦芬身邊工作的航空后生們曾開玩笑說:“顧院士家里的家具可能比我們年齡都大?!?/p>
“他生活要求極簡,,吃食堂在他心中已是美味;對事業(yè)要求又極嚴,,他常告訴我們必須心無旁騖,,干好自己的飛機設計,。”這是曾經的同事,、航空工業(yè)沈陽所型號總設計師趙霞眼中,,顧誦芬的特別之處。
“顧誦芬參加工作之時,,恰逢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創(chuàng)立,,他是我國航空工業(yè)近70年進程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他始終踐行著新時代科學家精神,踐行著航空報國精神,,擔當著航空強國使命,,他把一切都獻給了祖國的藍天,獻給了黨,?!焙娇展I(yè)集團新聞發(fā)言人周國強說。
90多歲的人生,,70年的科研生涯,,顧誦芬的經歷,見證著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從創(chuàng)立到強大的70載春秋,。
?
內蒙古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持續(xù)開展科學攻堅,,為防沙治沙貢獻著“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