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一次選擇了引而不發(fā),。美國財政部27日的報告再度認為,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這在市場預期之中,但自然也讓一些美國政客很不滿意,。其實,,這種居高臨下的“貼標簽”行為,本來就不應當,,在某種程度更成為會傷及美國自身的雙刃劍,。
但一些美國政客仍對“貼標簽”樂此不疲,。美國學者羅伯特·利特瓦克10年前在《“無賴國家”和美國的外交政策》論著中就寫道:美國總是喜歡“突發(fā)奇想”給其他國家貼上各種標簽,美國領導人最早喜歡的一個詞是“被社會遺棄的國家”,,里根政府喜歡用“被取締的”,,而“無賴國家”則是美國貼標簽的“保留節(jié)目”。
這是從政治上講,,從經(jīng)濟角度看,,美國近年來“貼標簽”的行為也是不少。最新的所謂“匯率操縱國”,,就是一個較鮮明的例子,。不是“匯率操縱國”,萬事大吉,;但一旦是美國認定的“匯率操縱國”,,那對不起,美國就要對其揮舞制裁大棒了,。
此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不久前還發(fā)布了一個“惡名市場”名單,中國的淘寶網(wǎng)和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也“榜上有名”,。中國存在假冒偽劣商品是事實,,但美國也并不完全就是真貨天堂,在美國eBay網(wǎng)上,,也時�,?煽吹揭恍┮伤萍倜皞瘟拥纳唐罚绹肛熖詫殔s放過eBay,,“貼標簽”的準則和依據(jù)在哪里,?
美國“貼標簽”的權力從何而來?仍以所謂“匯率操縱國”為例,,按照美國相關規(guī)定,,美財政部每半年要向國會遞交一個主要貿易伙伴的《國際經(jīng)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由此可見,,所謂“匯率操縱國”認定,,根本不具有國際授權,不過是美國對外施壓的一個籌碼,,其中的政治操縱空間自不待言,。
既缺乏準則又不權威,但美國還很熱衷“貼標簽”,,看中的就是“貼標簽”行為的先發(fā)制人且居高臨下的效果,。在國際政治和輿論場,美國是支配性力量,面對強勢美國言之鑿鑿的指控,,辯護者即使再清白,,往往也只能處于守勢,花費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還原事實真相,。這樣的例子,在過去幾十年已發(fā)生的太多了,。
但在當前金融危機持續(xù)的大背景下,,即使對于排名第二的中國經(jīng)濟,美國仍輕率地貼上各種標簽,,這無疑是一個破壞性舉動,。一則破壞雙方合作的氛圍,二則也給自己帶來了麻煩,。過去幾年,,正是看中了“匯率操縱國”標簽的巨大效用,一些美國政客上綱上線,,不斷向美財政部施壓,,要求認定中國就是“匯率操縱國”,否則就給財政部貼上向中國“認輸”或“叩頭”的標簽,。在兩難抉擇之下,,美財政部曾數(shù)度推遲發(fā)表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