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上周末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通知》,,將汽油,、石腦油,、溶劑油和潤滑油的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1.12元提至1.4元,。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每升0.94元提至1.1元,。半個月內,,成品油消費稅稅額兩次上調,將使新增稅收收入超千億,。
若能真的將這筆收入用于治理環(huán)境污染,、促進節(jié)約能源、鼓勵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則是全體國民之幸,。而且,,對部分具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費等特點消費品提高稅收,,既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也有利于促進資源節(jié)約,抑制對能源過度消費,,相信大家也能理解,。但從這次財政部兩次連續(xù)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目的看,就讓人不能不疑竇叢生了:一方面,,油價下跌,,對中石油和中石化增值稅等稅收和石油特別收益金造成較大沖擊,必然使財政收入下降,�,?梢�,,財政部門是為防止財政收入過度下滑而采取了提高稅收的非常措施;這雖可彌補財政收入減少趨勢,但卻傷了國人的心,。因為油價下跌使用油單位成本下降,,利潤有所上升,增強了實體企業(yè)盈利能力;盡管所得稅會流轉過去一部分,,但實現了稅收和利潤的產業(yè)轉移,,對恢復實體企業(yè)生機具有較大帶動作用。數據顯示,,目前歐美原油期貨價格距離6月高點跌幅分別為44.65%,、44.11%。但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下行幅度均不到國際油價的一半,,90#汽油累計降幅為17.3%,,而0#柴油累計降幅為22.1%。如果算上兩次上調稅額,,汽油消費稅反而上調了40%,,柴油上調幅度約為37.5%�,?梢�,,連續(xù)兩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使得企業(yè)的盈利被財政蠶食,,使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無法轉換成實體企業(yè)生產經營的推動力,,國家財政這種“錙銖必較”的行為,讓對企業(yè)實行優(yōu)惠稅收政策何以安放?
尤其突出的是,,我國成品油價格一直比發(fā)達經濟體價格高出很多,,而我國國民收入與這些國家相比,卻相對低了很多,。不少居民“幻想”在國際油價下跌中,,分享一杯價格下跌的“羹”,可沒想到因為兩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擊碎了心中的“美夢”,,讓民眾感到很是無奈和受傷。另一方面,,原來成品油價中包含的各種稅費已經很高了,,完全可從其中拿出一部分用來治理環(huán)境污染,難道非要等到油價下跌再來征收治理污染的稅收?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按財政部的邏輯,,如果油價繼續(xù)高企的話,那成品油消費稅就無法征收,,治理與汽車排放有關的大氣污染工程就無法進行或要再等若干年?這顯然與現實情況并不相符,。而且,,如果油價再反彈到原來價格,財政部實行的成品油消費稅是不是應該取消,,進行的大氣污染工程會不會中途停下來?所以拿治理大氣污染和化解產能矛盾作為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理由并不充分,,不如將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真實理由告訴民眾。
尤須指出的是,,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不能當兒戲,,不能由一個部門說了算,更不能什么時候想提高就提高,,還得走相應社會聽證程序,,把提高收稅的理由告訴民眾,提高收稅透明度,,讓公眾消除對提高稅收的疑竇,,從而取信于民,讓民眾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