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國內媒體報道說,隨著中國住房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和房價的震蕩,,中國將全面地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斷供潮”,。就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所引發(fā)的美國金融危機及全球經濟危機一樣,如果中國“斷供潮”大規(guī)模爆發(fā),,也將引發(fā)中國的銀行危機,、金融危機及經濟危機,。
這些言論有點危言聳聽,其分析解釋也不符合中國法律規(guī)定及現實邏輯,。首先,,所謂的“斷供”是指個人通過銀行住房按揭購買的住房,在房價大幅下跌后,,其持有住房價格遠低于個人繼續(xù)要繳交按揭貸款的價格,,即個人所持續(xù)的住房變成了“負資產”。這時理性的個人選擇停止再供按揭貸款,,讓個人所持有的住房為銀行收回,。也就是說,當個人通過按揭貸款的住房成為“負資產”時,,個人選擇停止再供按揭貸款就是“斷供”,。
對于個人的住房成為“負資產”后,不同的國家其法律制度不同,,個人選擇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不僅有個人破產法,,而且個人按揭貸款合同也規(guī)定,,如果個人以按揭貸款購買的住房成為了“負資產”,個人只要選擇破產,,或“斷供”,,只要把所持有的住房交給銀行,其個人住房債務就此中止,。也就是說,,在美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債務是有限責任的,。只不過,如果這樣的債務違約發(fā)生,,會給個人留下信用違約不良記錄,。
但是對于中國住房按揭貸款來說,中國既沒有個人破產法,,也沒有對其合約給出其債務為有限責任之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債務責任是無限的,。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下跌,居民所持有的住房成為了“負資產”,。在這種情況下,,不會如美國那樣,,這些持有“負資產”住房的居民,只要“斷供”,,把通過按揭貸款購買的住房交給銀行,,其債務就可中止。反之,,如果居民選擇了“斷供”,,這時不僅做貸款的銀行可能收回該住房,而且該居民所欠下的債務還得繼續(xù)還,。直到其債務全部還清為止,。不僅個人所購買的住房沒有了,個人首付及前期供款打了水漂,,而且還背著一身債務,。
對美國人來說,不僅其首付低,,有些首付為10%,,甚至零首付,而且其住房按揭貸款的債務是有限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其持有的住房成為“負資產”,最理性的選擇是“斷供”,。這就是為何在美國,,一旦住房成為了“負資產”,就容易爆發(fā)“斷供潮”的原因所在,。
可是,,在中國,其情況完全不一樣,。不僅中國居民購買住房時的首付高,,而且其住房按揭貸款是無限責任,再加上中國最高法院有一個對居民自住房保護的特殊解釋,,因此,,即使國內房價大幅下跌,不少住房也可能出現“負資產”,,但出現“斷供潮”概率則不會太高,。沒有多少居民會作出這樣的行為選擇。
這幾年來國內住房價格一直在快速飚升,,在不同時期購買的住房,,即使是通過住房按揭貸款購買,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其變?yōu)椤柏撡Y產”的概率也會不一樣,。比如說,,在2009年3月以前購買的住房,如果是一線城市,,其成為“負資產”概率就會低許多,。而購買的時間越短,越是在房價高的城市購買,,其“負資產”的概率就會越高,。
最近在江浙一帶地方出現的“斷供”的情況,主要是一些民營企業(yè)購買的高端住房,。早幾年,,由于房價快速飚升、暴利普遍,、貸款利率低,,不少民營企業(yè)主紛紛棄實體而炒作住房。這些企業(yè)主通常會把財務杠桿做到最高,,把還沒有還完貸款的房子拿到銀行做二次抵押貸款,。一旦企業(yè)出現經營困難或房價下跌,他們就會斷供,、棄房(因為中國有《企業(yè)破產法》)或跑路,。可以說,,當中國住房市場出現周期性調整,,房價大幅下跌,個別企業(yè)“斷供”事情發(fā)生是自然的事情,,對此我們不用太多擔心,。而國內居民的“斷供潮”則發(fā)生的概率不會很高。即使當前中國央行要求放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要把一些國內居民趕往高房價的火海,,但是商業(yè)銀行對此動力不足,讓大規(guī)模的個人住房貸款流入高房價市場可能性也不太,。因為,,無論是住房投資者還是銀行都知道,當前進入高房價市場的風險一定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