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兩會”結(jié)束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但“兩會”引發(fā)的T+0話題仍然一直受到市場的關(guān)注。而且隨著券商創(chuàng)新大會的行將召開,,T+0的話題又再次被推向前臺,。尤其是在藍籌股中試行T+0的說法,再次成為市場關(guān)注的焦點,。
去年“8.16”發(fā)生的光大烏龍指事件是中國股市的一個標志性事件,,相信經(jīng)過了這次事件的投資者絕大多數(shù)都是支持推出T+0交易的。在光大烏龍指事件中,,由于不能進行T+0操作,,投資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賬面的投資損失一步步增加而無能為力�,?梢哉f,,光大烏龍指事件把當前的T+1交易機制的弊端暴露無遺,。所以推出T+0交易機制是符合廣大投資者意愿的。
不過,,如果T+0只是在藍籌股中試行,,那么這種做法的出發(fā)點就錯了。對于T+0,,不論是投資者還是管理層,,更多都是將其視為是一種頻繁交易的工具,照直說就是投機炒作的工具,,希望通過刺激投機來“搞活”股市,。而過度投機正是當年管理層叫停T+0交易的原因,也是管理層當前在推出T+0問題上猶豫不決的原因,。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想出了在藍籌股中試行T+0的辦法,一方面避免T+0加劇對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股票的投機炒作,,另一方面又借用T+0的投機炒作與頻繁交易,達到激活藍籌股的目的,。
這個主張固然用心良苦,,但其出發(fā)點卻是明顯錯了。因為這種主張看到的只是T+0有利于市場投機炒作的一面,,一心只想著利用這種投機炒作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忽視了T+0交易機制的最大價值,即它的糾錯功能,。實際上,光大烏龍指事件之所以讓人們看到T+0交易機制的重要性,,至關(guān)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通過T+0操作來糾錯,,而不是通過T+0來頻繁炒作。因此,,推出T+0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對T+0糾錯功能的利用,,而不是來利用T+0的投機炒作,。尤其是不應該選擇性地利用T+0的投機屬性,,一方面試圖利用T+0的投機性來激活藍籌股的炒作,另一方面又葉公好龍般地擔心T+0加劇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個股的投機炒作,。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論是業(yè)內(nèi)人士,,還是管理層,,都應該在T+0的問題上對市場予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引導投資者盡可能把T+0當成是一種糾錯的工具來使用,,而不是當成投機炒作的工具來使用,。
如果把T+0當成是一種糾錯的工具來使用,那么只在藍籌股板塊中試行T+0就顯得沒有必要了,。因為就“糾錯”來說,每一個投資者的操作都有可能出現(xiàn)錯誤,,而且投資者對每一只股票的操作也都有可能出現(xiàn)錯誤,。既然可能出現(xiàn)操作上的錯誤,那就需要進行“糾錯”,。因此,,“糾錯”不是藍籌股的專利,。并且越是非藍籌股,,越是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的股票就越發(fā)需要T+0這種糾錯工具,。因為對于工行,、中石油這些大盤藍籌股來說,在通常情況下,,其每天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小,,即便沒有T+0的糾錯工具,投資者T+1操作的損失也不大,。相反一些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的中小盤股,每天波動幅度很大,,投資者如果操作出現(xiàn)錯誤,,在T+1交易機制下的損失可能會比較大,,因此,,這類股票更需要擁有T+0這種糾錯工具。當然,,本著公平的原則,,T+0這種糾錯工具更應該屬于每一只正常掛牌交易的股票,。它既非藍籌股的專利,也不是非藍籌股的專利,。
如果把恢復T+0交易當作一種重要的市場糾錯工具,那么T+0交易機制的推出就沒什么可值得猶豫的了,。因為如果推出T+0的立足點是基于糾錯的需要,那么在推出T+0的同時,,完全可以對其投機炒作的屬性加以限制,,比如本著“事不過三”的原則,將一天之中同一個資金賬戶的T+0操作次數(shù)限制在3次以下,。如此一來,T+0的投機炒作屬性就可以大大削弱了,,并且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所以,推出T+0的出發(fā)點應該是完善市場交易機制,,而不應該是為了推動市場投機炒作,或達到所謂的活躍股市的目的,。如果從正確的出發(fā)點出發(fā)推出T+0交易,那么推出T+0的各種障礙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