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位置”不斷下移,,市場的想象力愈發(fā)豐富,。
之所以說“位置”,是因為當前規(guī)定的即期市場人民幣匯率上下限,,并非通用規(guī)則,。正常情況下,,匯率價格的漲跌,應該是當日收盤價與上一日收盤價的比較值�,,F(xiàn)行的1%或2%,,容易誤導普通投資者,也容易誤傷資本市場,。
交易價波幅擴至2%,,是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基礎的。中間價決定了交易價格實際波動的區(qū)間,。按照上述計算口徑,,19日的人民幣即期匯價大跌1.123%,昨日跌幅達1.422%,,日甚一日,。各路專家口水橫飛,,資金外流擔憂加重,股市隨之受傷,。
實際上,,盤中連續(xù)“跌停”而中間價對美元走升的情況,,在2011年底曾頻繁出現(xiàn),。而今年3月17日新規(guī)首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漲25個基點,,但交易價卻下跌279個基點,,該口徑跌幅達到0.811%。隨后的18日,、19日,,跌幅擴大至0.993%和1.123%。如果對這幾日的收盤價簡單計算會發(fā)現(xiàn),,19日的收盤跌幅實際上小于18日,,而兩者都小于17日。這一矛盾現(xiàn)象表明,,由套利,、對沖投機、代客結售匯等各種供求關系綜合而成的市場價格,,被限制在中間價的某個范圍內波動,。波動越劇烈,說明中間價與市場預期的背離度越大,,就越沒有達成“市場決定匯率”這一目的,。
事實證明,從2006年該口徑波幅由0.3%擴大至0.5%,,以及2012年擴大至1%以來,,人民幣中間價與即期交易價之間缺少同步性。人民幣中間價與美元指數(shù)以及與多數(shù)非美貨幣走勢之間,,也沒有相關性,。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初美元指數(shù)為79.74,,昨日在80附近,,皆處于區(qū)間低位,區(qū)間內的最高價位為去年7月上旬的84.75,。而2013年初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2879,,昨日為6.1460,區(qū)間升幅為2.26%。除掉去年1月的先升后貶,、去年6月下旬至7月的先貶后升,、今年1月中旬至今的連續(xù)貶值外,仍處于升勢,。從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升幅已接近26%。
近1年多來,,世界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對美元均呈走貶態(tài)勢,其原因或在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2013年初至今,,印度盧比對美元累計貶值約11.44%,泰國泰銖貶值約5.55%,,印度尼西亞盧比貶值約16.81%,,巴西雷亞爾貶值約15.22%。最近1個多月來,,由于美元總體不振,,泰銖、雷亞爾,、印尼盧比對美元均略有走升,,而在同樣的時間段,人民幣對美元卻開始了連續(xù)貶值,。
央行在本周實施的波幅擴大,,或許缺少更多實質意義。如果中間價與交易價之間的背離度進一步加大,,觸及2%也可能出現(xiàn),,而實際上人民幣貶值幅度卻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