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貨幣競相大幅貶值
全球金融沖擊猶如漣漪一般,,一波一波向外傳遞,2008年風險漩渦在美國,,2010年風險漩渦在歐洲,,而自2013年起,風險漩渦轉向新興經濟體,。2013年5月,美聯(lián)儲準備著手回收金融危機以后釋放出的巨額流動性,,這一過程引發(fā)了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大動蕩,。特別是2014年初以來,“脆弱五國”(“Fragile
Five”,,巴西,、南非、印度,、土耳其和印尼)受到更大的沖擊,。
2014年,,以阿根廷比索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貨幣受到重創(chuàng)。大規(guī)模資產拋售在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再度上演,,這是繼2013年5、6月間新興市場出現(xiàn)的第二波劇烈震蕩,。阿根廷比索1月跌幅22%高居榜首,。幾乎同一時期,土耳其里拉貶值幅度超過9%,,烏克蘭里夫尼亞貶值6.1%,,印尼盾貶值4%,巴西雷亞爾貶值3%;在過去兩周內,,印度盧比貶值超過0.5%,。此外,長期債券,、高風險或低流動性資產溢價逐漸消失也導致新興經濟體風險資產遭遇拋售,,新興市場信用違約互換(CDS)出現(xiàn)大幅飆升。
本質而言此次新興市場金融動蕩和資產拋售是美聯(lián)儲退出量化寬松(QE)對新興市場沖擊的延續(xù),,但與去年5,、6月份相比,本次動蕩的直接觸發(fā)因素是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自身的問題,。而去年5,、6月份金融市場動蕩的直接觸發(fā)因素是美聯(lián)儲宣布開始考慮縮減QE的預期驟升。
過去十年,,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較快增長受益于全球流動性寬裕,、政府支出擴張和新興市場的整體繁榮。在連續(xù)多年強勁經濟增長下,,一些新興經濟體也逐漸積累了內部的宏觀失衡,,表現(xiàn)為財政赤字上升,貨幣增長過快和信貸過熱,,經常賬戶赤字上升,,通貨膨脹也逐漸抬頭。當外部需求強勁時,,一些必須的結構改革也被拖延,。這些問題往往被較高的增長速度所掩蓋,而一旦外部需求疲軟,,內部宏觀失衡的問題立即暴露,,推動經濟的進一步下滑�,?梢�,,廉價資金掩蓋了新興市場國家存在的結構性缺陷,。金融危機后發(fā)達國家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大量廉價資金,且這些資金多流入新興市場國家,,人為制造了新興市場國家較早復蘇的假象,,掩蓋了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周期“錯配”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特征
2008年以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各國經濟關聯(lián)度顯著上升,經濟周期呈現(xiàn)同步化特征,。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新興經濟體與發(fā)達經濟體周期“錯配”卻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趨勢特征,。目前,,新興市場經濟運行周期存在與美國經濟周期脫鉤的現(xiàn)象,發(fā)達國家經濟復蘇引領了全球經濟自2012年底以來的復蘇,,而新興市場多數經濟仍在下行,。根據國際貨幣經濟組織的最新數據,2013年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平均增速已經從2010年的7.4%下滑至2013年的5.1%,。而這一趨勢很可能在2014年繼續(xù)呈現(xiàn)收斂態(tài)勢,。新興市場國家與發(fā)達經濟體的雙速增長將呈收斂態(tài)勢。2010年發(fā)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增速相差4.5個百分點,,預計2013年和2014年這一差距將分別縮小為3.3個和3.1個百分點,。
美國作為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國家也將率先啟動貨幣政策的常態(tài)化進程,導致全球流動性大幅收緊,,這對于仍處于“加杠桿”過程中的新興經濟體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與發(fā)達國家不同的是,,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危機之后有明顯的“加杠桿”趨勢,。2008年以來,全球總需求水平不足明顯降低對發(fā)展中國家的進口需求,,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新興經濟體外部盈余大幅減少,,意味著新興市場經濟體從外部獲得的流動性出現(xiàn)緊縮。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要么吸收國外融資,,要么通過內部融資彌補從外部獲得流動性的不足,這導致了從國際收支或是國內各經濟部門來看,,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杠桿普遍上升,。
新興經濟體自身調整能力堪憂
在QE退出的全球宏觀背景下,,新興經濟體自身的調整能力堪憂,。無奈,,那些經常賬戶赤字較大、對外融資依賴程度高的國家開始以加息應對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今年1月份以來,,巴西央行加息50個基點至10.5%,印度央行加息25基點至8%,,土耳其央行將隔夜貸款利率從7.75%大幅上調至12%,,南非央行加息50個基點至5.5%。然而,,加息也許并不是應對資本流動風險,,對本國資產形成保護的最好措施。以泰國為例,,根據瑞穗證券的數據,,外國投資者自去年10月以來已經從泰國撤出了40億美元資金,造成泰銖兌美元的匯率下跌了5%,。另一方面,,加息舉措勢必會壓制新興經濟體國內經濟復蘇,引發(fā)金融市場動蕩,,金融市場動蕩又會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增速下滑,。
事實上,新興經濟體的規(guī)模和貢獻已今非昔比,,新興經濟體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額已較1997~1998年翻了將近一倍,。誠然,中國經濟崛起在這其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剔除中國后,,其他新興經濟體份額仍然由1997~1998
年時的15%左右攀升至目前的25%。從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來看,,新興經濟體近年來更是貢獻了高達3/4的全球增長,。如果投資者持續(xù)快速、大幅從新興市場撤資,,導致新興經濟體產出急劇下滑,,并拖累全球經濟。
2014年將是全球金融新周期的開始,,隨著全球貨幣潮水開始退去,,新興經濟體受到的尾部沖擊將進一步顯露出來。由于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收緊而引發(fā)的新興經濟體貨幣收緊周期(為抑制資本外流和本幣貶值而采取的政策對沖)將會以經濟復蘇周期的錯配而加劇新興經濟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