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主席肖鋼近日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的文章,。肖鋼的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闡述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他一連提出的五項發(fā)展多層次市場需把握的原則,,無不鮮明地體現了他對注冊制改革方向認識的堅定性和在改革路徑取向上不可妥協的原則性,。此時無聲勝有聲,在筆者看來,,肖鋼此文給人的啟示勝似任何形式的回答,。
無可否認,當前正在推進的IPO改革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說什么的都有。在有關IPO改革具體的路徑方法上,,沒有一招鮮,。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多些爭論,,多聽取點不同意見,自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在事關注冊制改革推進方向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則無論如何也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一聽不同意見就做暈頭轉向的“風轉轉”,那是要壞大事的。在某種意義上,,改革方向的多變性和政策的不確定性甚至比不改革還容易壞事,。
將滬深股市的問題,簡單地歸結為供求矛盾,,是沒有道理的,。滬深股市多年來雖然多次暫停IPO,并不是不要IPO,,更不是反對IPO重啟,,而是在反對“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定位還沒根本改變,“三高”發(fā)行,、超募圈錢的發(fā)行體制還沒徹底改革之前,,就為了滿足一些人的融資需求而匆匆忙忙地重啟IPO。這次IPO重啟之后產生的諸多尷尬和矛盾,,問題也不是出在過早提出推進注冊制改革的大方向,,而是在審核制還未退出、注冊制還未推進的情況下,,特別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原則還沒有得到切實可靠的信用機制和法律保障配套維護的條件下,,在發(fā)行定價、新股配售和老股套現等方面就過多遷就了大股東,、大機構,、大資金的利益訴求,放松了對那些挑戰(zhàn)市場規(guī)則侵害中小投資者權益行為的必要監(jiān)管所造成的,。
肖鋼有兩句話說得特別好,。一句是:注冊制就是還權于市場。另一句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資本市場,。這兩句話擊中了以往中國資本市場體制性弊端的根本癥結,,那就是,在行政審批機關總攬發(fā)行大權容忍圈錢尋租的體制下,,股市越是急于竭澤而漁,,就越是難以為繼。股市主板的情形如此,,多層次市場也很難例外,。如果真的一搞多層次多渠道股權融資,就能把幾萬億社會資金融通到了股市,,滬深股市行情應該早就升上去了,。滬深股市的問題不是融得到融不到資,而是“重融資輕回報”傷透了投資者的心,,使投資者沒法對一上市就變臉,一圈錢就套現的融資行為不喪失信心,也沒法對這個一心一意為融資服務卻一點也不為投資者謀利益的市場有信心,。以往證監(jiān)會和一些專家學者不知提了多少次的多層次市場構想和股權融資方案,,之所以一次也沒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實效,就是因為多層次市場也好,,股權融資也好,,如果也像股市這樣“重融資輕回報”,所融到的資金會回到股市來回報投資者嗎?
所以,,“重融資輕回報”,,事關為什么而融資和為什么而立市的市場宗旨,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再多層次、多直接的股權融資也只能徒喚奈何,。
《夢溪筆談》有個故事說,,北宋時期有個叫柳開的文人,推了裝有一千軸卷子的獨輪車去投考,,想嚇退同考,,獨占鰲頭,不料考官一點也看不中,。另一個名叫張景的文人,,只呈送了一篇文章,就博得了考官青睞,,名登榜首,。在筆者看來,滬深股市改革方案也是“千軸不如一書”,。注冊制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解決的是審核制怎么退,市場化怎么進的大問題,�,!耙孕畔⑴稙橹行摹保f到底,,就是以維護投資者權益為中心,。推進注冊制改革,雖然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它是引領股市整體改革的總方向,,是定海神針,是綱,。綱不舉,,目不張,。這是從來就沒有疑義的。也就是說,,改革的牌出什么,,怎么出都可以,不同的人也不妨各擇己見,,對出牌和出牌程序持有不同的主張,,但在推進注冊制改革的大方向上,是半點也含糊不得的,。注冊制改革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融資者投資者才有可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這也是沒有疑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