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中國將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1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2013年數據顯示,當年中國進出口總值4.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6%,。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鄭躍聲稱,,中國超過美國首次位列全球貨物貿易的第一,,已經“基本成定局”。
業(yè)內人士對此數據不會過多關注,,就像GDP數據一樣,,有用,但比較片面,。世貿組織力推的貿易增加值才是關注焦點,,總干事拉米在2010年就一再強調,現行貿易統(tǒng)計方法“歪曲了國家之間的貿易不平衡”,,“要考慮在貿易流動中有多少增加值”,,我國權威機構也與國際機構、權威專家一起,,召開了數次研討會,。迫于數據不完善等原因,此次使用的仍是海關總署的傳統(tǒng)貨物貿易數據,,而沒有使用增加值,,這是非常大的缺憾。
貿易增加值數據會讓我們更清醒,,2013年7月在北京召開的
“全球價值鏈與經濟結構調整國際討論會”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魏尚進、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RobertKoopman與高級經濟學家王直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從貿易增加值創(chuàng)造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貿易數據,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順差將驟降41%和49%之多,,而日本的情況恰好相反,,在貿易增加值框架下,,其對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順差將激增40%和31%”。中國處于加工貿易一端,,除去進口成本,,出口利潤不多,基本上處于出口為糊口的狀態(tài),,而日本相反,,與德國一樣在全球貿易中處于上游。
中國貨物貿易中有很大一部分重復計算,,進口,、出口、再進口,,而所有這些進出口都算在中國的貨物貿易項下,。情況稍有好轉,按照前商務部長陳德銘的說法,,加工貿易占中國外貿總額的比重已經從過去的50%以上逐步回落到2012年的34.8%,。但一批批只接受過初中以下教育、沒有經過技術培訓的勞動者決定了,,中國的加工貿易仍將在長時期內占據較大比重,。
另外,按照國別權屬計,,中國出口的產品中,,有許多是外資企業(yè)生產,被計入中國進出口總額,,也不盡合理,。
服務貿易的情況就更不容樂觀。目前全球服務貿易占國際貿易的比重在20%左右,,按照商務部的數據,,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70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3%,,占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的5.6%,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0.8%,,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但服務貿易中傳統(tǒng)服務業(yè)占據大頭,如旅游,、運輸就占據了56%,。不要說高端服務業(yè)如金融保險法律文化等出口不足,由于文化,、語言等原因就連電信外包也拼不過印度與墨西哥,。預計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全球排名仍將位居第三。
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達897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主要集中于旅游,、運輸服務,、保險服務、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費領域,,逆差額分別為519.5億美元,、469.5億美元、172.7億美元,、167.1億美元,。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實現較大數額順差,,順差額分別為134.3億美元和106.1億美元,。
更嚴重的質疑,來自于對貿易真實性的質疑,,那些在保稅區(qū)內來回奔跑的車有多少是真正的進出口,,抑或是為了退稅、匯率套利與地方政績?第一次質疑始于2013年一季度數據增長驚人,,與進口地的數據不符合,。海關總署和外管局2013年5月聯合打擊虛假貿易后,中國的進出口數據被打回原形,,5,、6月出口數據持續(xù)下滑,其中6月同比下降3.1%,。8月穩(wěn)定出口,,到11月貿易數據強勁反彈,進出口總值3706.09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其中,出口2022.05億美元,,增長12.7%,,較上月提升7.1個百分點,高于市場一致預期的7.6%;進口1684.04億美元,,增長5.3%,,貿易順差338億美元,創(chuàng)5年新高,。廣交會數據與黎友煥先生的實地調研不能支持快速上升,。2013年12月8日,,外管局再次發(fā)出44號文,,要求銀行切實履行貿易融資真實性,、合規(guī)性審查職責,防止企業(yè)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融資,,對開具90天以上的遠期信用證要求加大審查力度,,對違規(guī)者加大處罰力度。于是,,12月數據放緩,,當月按年增長從11月的12.7%放緩至4.3%,貿易順差縮減到256億美元,。
2013年5月與11月的上升恰好與國內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無風險套利機會增加同步,貿易如果不真實,,只有一種解釋,,就是追逐短期內的人民幣無風險收益,制造資產泡沫,。
中國的貿易正在轉型,,低端向中端轉型大功未成,又逢國內制度轉型,,人民幣升值周期,,與貨幣套利周期,中國出口企業(yè)面臨生死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