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條關于土地流轉的消息值得關注:一是《經濟參考報》記者從農業(yè)部獲悉,,截至2013年11月底,農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26%左右,。二是《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一些資本開始瞄準了土地流轉這個市場,,加價倒賣跟過去炒房一樣。
這兩條消息不僅釋放出一些信號,,而且也帶來不少疑問,。全國農地流轉面積已達四分之一,這或許說明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土地改革做出部署之前,,很多地方早已經在探索土地流轉,。這種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問題是,,過去的探索是否符合相關政策要求,,土地流轉過程是否合規(guī)、合理,、有序?
而資本或者“倒爺”瞄上土地流轉,,不僅說明這些人嗅覺靈敏,,從三中全會《決定》中看到了商機,更說明土地流轉過程中有不少中間利益,,有不少漏洞可鉆,。試問,在之前的農地流轉中有多少土地“倒爺”參與,,謀取了多少灰色利潤,,今后又如何防范土地“倒爺”幾頭“吃”?
特別是土地“倒爺”值得警惕,如果他們像過去炒房一樣倒賣農地必然會拿走很多利益,。比如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拿走了農民的部分利益,,損害農民財產權。再比如,,炒高農地流轉價格之后抬高了農地流轉的成本,,甚至會影響農地流轉的秩序。更重要的是,,可能會造成農地
“變性”,、被浪費,不符合土地規(guī)劃和改革要求,。
因此,,必須防范土地流轉市場成為又一個投機市場,因為資本或者“倒爺”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潤,,哪兒有利可圖,,哪兒有漏洞可鉆,哪兒就有“倒爺”的身影,。無論是過去樓市出現(xiàn)的炒房現(xiàn)象,,還是農產品市場出現(xiàn)的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等現(xiàn)象,,都是某些資本或“倒爺”在中間興風作浪。
盡管農業(yè)部早在2005年就出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對流轉當事人,、流轉方式、流轉合同,、流轉管理等方面做出過明確規(guī)定,。但從各種報道來看,農地流轉中的問題依然不少,。比如,,流轉價格難以達成,流轉范圍極其有限,土地流轉合同很不規(guī)范等,,尤其是土地流轉過程中侵犯農民利益的現(xiàn)象很多,。
不久前,《人民日報》就刊登了一組讀者來信,,有的讀者反映村里迫使農民“賣地”,,有的反映流轉土地“非糧化”傾向嚴重,還有的反映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不清楚……總之,,這么多問題說明農地流轉尚有不規(guī)范之處,,而某些村官、投資企業(yè)和土地“倒爺”必然就會利用農地流轉過程中的這種不規(guī)范來謀取私利,。
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新型農業(yè)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權利”,。國土資源部副部長王世元也強調,所有改革都必須以維護農民財產權利為核心,。換言之,,讓農民從農業(yè)、土地改革中真正受益,,以縮小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收入差距,才是改革的真實目的,。
王世元表示,,承包經營權必須在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下流轉;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必須符合規(guī)劃和用途管制;城鎮(zhèn)化用地必須走節(jié)約集約之路。那么,,我們不妨仔細對照一下,,現(xiàn)實情況與這些要求究竟有多少差距?而造成土地流轉走樣的原因,究竟是制度存在漏洞,,還是落實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扭曲?
在筆者看來,有必要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具體部署,,結合過去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重新修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甚至有必要讓“辦法”升級為條例或法律,。而對于資本或“倒爺”盯上土地流轉,,既要進行針對性的制度設計,也要通過技術等手段構建公開,、公平的公共流轉平臺,,不給投機者倒賣土地的空間,讓農民、“實心合作社”直接和土地需求方進行平等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