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一群朋友正七嘴八舌地討論余額寶的種種便利,一位朋友冷不丁說:“我倒寧可買其他貨幣基金,。余額寶轉出和消費太方便了,,很難管住自己不在網上購物�,!�
的確,,不是每個人面對網購都像打了雞血一般沖動。事實擺在面前:將資金從銀行活期存款,、短期理財產品,、股票賬戶、基金甚至信托計劃中劃入余額寶的人越來越多,,余額寶的客戶群驟然間擴大了不少,,目前客戶數量已超3000萬人,資金規(guī)模超千億,。
余額寶近期的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雖無法與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5.2%~5.5%的年化收益率相比,但其份額確認為一天,,最遲兩天后起息;贖回時部分銀行卡支持最快兩小時到賬,,更重要的是支持隨時轉出和支付消費,這明顯比理財產品更具優(yōu)勢: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雖然高一些,,但通常申購和贖回前后資金會占用好幾天,,實際收益率并不一定比余額寶高出多少,并且需要在到期后再尋找新的產品,機會成本不小,。
余額寶的大部分用戶都比較喜歡其靈活性和流動性,,但也有一些人卻正因為其高流動性而選擇遠離余額寶。雖然尚無法估計對理財流動性存在反向需求的人群數量,,但余額寶不能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階段性封閉,、不能通過支付寶購買其他具有一定封閉階段的貨幣基金,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傳統(tǒng)金融機構看來,,這部分客戶不屬于主要客戶群,系統(tǒng)和資源也無法及時滿足,,他們被忽視十分正常,。但這一部分客戶群是不是也難入余額寶的法眼呢?
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yè)憑借免費和客戶體驗兩大殺手锏,,改寫了很多領域的游戲規(guī)則,。看到客戶需求就極力去研究和滿足,,或許正是互聯網企業(yè)成功的關鍵因素,,更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如今余額寶將屌絲抱團的神話演繹到分析客戶需求較弱的金融界,,必將引發(fā)金融機構對客戶需求的重新打量和深入挖掘與研究,。鯰魚效應一旦啟動,后覺者對攪局者的威脅也必將金融行業(yè)推向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從這一點上看,余額寶是不是還可以更善解人意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