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2014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正在研究制定中。在由發(fā)改委主導的改革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價格改革,。在此前公布的三中全會有關決定當中,也提出了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價格改革幾乎伴隨了中國改革事業(yè)的全部進程,,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資源價格改革一直在推進,,但每年幾乎都是以“小步漲價”的形式出現,,而不是對價格機制的根本性改革�,;蛟S用這種小步慢跑的漲價方式避免市場化改革帶來脈沖式漲價的壓力與風險,,但客觀上也制造了一種印象,即“價格改革等于漲價”,。
由計劃經濟繼承而來的資源價格體系其基礎是國家壟斷,,其中既有天然壟斷性,也有國有企業(yè)排他性壟斷,,可以通過壓低資源價格來降低制造業(yè)成本,,從而獲得國際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對外則是匯率管制,。在中國入世后大量投資流入以及巨額貿易順差的背景下,,中國決定改革匯率,同時進行資源價格改革,,試圖從雙向修正價格扭曲的現象,。這一修正過程出現了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現象,其中資源價格改革是令持續(xù)通脹的一個原因,。
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其價格由市場決定,,從而使得供求平衡,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一個主流的重要邏輯是,,任何資源中國人均占有量都很低,因此必須更加需要提高使用效率,,而漲價似乎成了節(jié)約資源的一個重要手段,。
必須清楚的是,,中國價格體系的市場化與公正性并不僅僅局限于資源價格領域。首先,,住宅土地價格以及房地產稅收畸形過高讓每個家庭支付了過多的收入,,如果繼續(xù)承擔資源價格持續(xù)上漲的成本,那么,,這就是不公平的,,也讓資源價格改革更敏感,因為在支付按揭之后人們的消費承受力更低了,,對生活成本更敏感,。其次,人工價格長期過低,,尤其是勞動法所規(guī)定的福利保障經常執(zhí)行不力,,分配不公導致了大部分低收入者要承受更為嚴重的通脹成本。
不可否認,,過去的十幾年中國人的收入出現了增長,,但是如果考慮到房價以及物價的上漲,就會發(fā)現這種增長杯水車薪,。因此,,資源價格改革不能只從資源效率上考慮,而是將他放在整個價格體系當中整體推進,。當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推進中國轉型更為重要,甚至資源稅也應該支持,,但是,,政府應該首先降低住宅土地價格,應該降低稅收,,推進更公正的分配,,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如果不能實現這些而一味的以市場的名義提高資源價格,,讓百姓承受所有合理的與不合理的成本,,那么,將不利于資源價格改革,。
事實上,,在沒有打破國有企業(yè)壟斷以及資源定價模式之前,任何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需要慎重,,因為這些效率過低的企業(yè)所提供的商品價格過高,。推動放開市場價格的前提,是進一步開放市場,,實現市場主體多元化,,而不是繼續(xù)由國有企業(yè)壟斷,,價格改革絕不是在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