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前是殖民地,跟美元掛鉤合理,,現(xiàn)在回歸祖國就應該和人民幣等值,,一百元兌一百元�,!边@是銷售大閘蟹的知名老店“老三陽”的老板接受媒體采訪時脫口而出的美好“愿景”。香港實施聯(lián)系匯率已滿30周年,,有關聯(lián)系匯率是否該與美元脫鉤的爭論再次占據(jù)媒體特別是財經媒體的要聞版,。直接由頭就是香港普羅大眾的直觀感受:美元不斷貶值連帶港幣“縮水”,10年前,,1港元可換1.1人民幣左右,,如今兌換不到8角。內地客不斷來港掃“平貨”,,港人收入不升卻要承受輸入性通脹,,聯(lián)系匯率自然成為抱怨的對象。
一面是美國開閘放水導致美元不斷貶值,,另一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不斷邁進,特別是上海自貿區(qū)要嘗試人民幣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更刺激了港元與美元脫鉤的呼聲,。值得注意的是,除一些學者外,,一些前任官員和金融界人士站出來呼吁“未雨綢繆”,,認為香港平白為港元穩(wěn)定付出通脹上升、樓市充斥泡沫的沉重代價,,促請政府重新考慮聯(lián)系匯率制度,。不少人提出,未來人民幣可能成為亞洲區(qū)內的主要貨幣,,香港正向人民幣離岸中心發(fā)展,,只有與內地貨幣同步才更有利�,!�
如一直堅定支持聯(lián)系匯率的前任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去年六月曾發(fā)文,,認為隨著環(huán)境改變,港元匯率不應再與弱勢貨幣掛鉤,,而應依靠強勢貨幣,。應適時就本港貨幣制度進行檢討,并拋出包括與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掛鉤的參考方案,。一時間引起極大反響,。
一些金融家近日也表態(tài)支持,。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香港不少問題如通脹,、生活水平下降都是因港元與美元掛鉤引發(fā)的,。美國不斷印鈔,對香港的影響會愈來愈大,,“我們是否繼續(xù)被牽著鼻子呢,?”他認為,香港的未來與中國緊扣,,相信港元最終須與人民幣掛鉤,。他建議,從目前至2047年,,當機會出現(xiàn)時就要把握,可先把港元與一籃子貨幣掛鉤,,慢慢把一籃子貨幣中的人民幣比重逐步擴大,,最后把港元與人民幣掛鉤。
當然,,所有未來與人民幣掛鉤的討論前提必須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近日發(fā)文,明確認為條件遠未成熟:“考慮港元和人民幣掛鉤的幾個主要先決條件仍未存在,。最明顯的是港元一定要與作為‘錨’的貨幣可以完全自由和大量地兌換,,才可以提供信心保證和維持匯率穩(wěn)定的基礎。香港現(xiàn)時約有三千多億美元等值的外匯儲備,,主要持有美元資產,,如果換成人民幣,單是外匯基金就要持有近2萬億元人民幣的儲備,,遠超現(xiàn)時離岸市場流通的人民幣資產總量,。所以在人民幣未能完全自由兌換和內地資本賬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考慮將其作為港元的‘錨’貨幣是言之尚早,�,!�
其實,所謂匯率機制的爭論幾乎從30年前實施聯(lián)系匯率的時候就開始了,。當初由于香港前景不明,,港幣信用喪失,當局匆匆推出與美元掛鉤的聯(lián)系匯率制度既是無奈之舉,,也未必沒有權宜之計的考慮,。但30年來,聯(lián)系匯率歷經風雨而不倒,,期間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次第而來,,無論經濟形勢如何,香港基本保持了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聯(lián)系匯率功不可沒,,證明了該制度的效用。
固定匯率也好,,浮動匯率也好,,聯(lián)系匯率也好,各有利弊,,問題是何種制度安排能夠帶來足夠的市場信心,?香港的聯(lián)系匯率制度,等同于把市場信心與美國金融體系緊密相連,。弊端固然暴露不少,,但美元的流動性、美聯(lián)儲的穩(wěn)定能力還是國際市場公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即便將來人民幣能夠自由兌換,但對人民幣建立足夠的信心還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