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各項獎項中,,經濟學獎被認為是離中國比較遠的一個獎項。但是,,今年諾獎頒發(fā)的結果可能顛覆我們的成見,。
201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fā)給了美國的3位學者:尤金·法瑪、拉爾斯·漢森以及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以表彰他們在資產價格方面的研究,。近年來,由于錯誤的資產價格設定導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這是因為資產價格是各國經濟政策中舉足輕重的要素,所以,,對資產價格的研究顯得非常迫切和重要,,這也是今年諾獎之所以頒發(fā)給金融學者的主要原因。
但問題是,,直到現在經濟學界并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很好地詮釋資產價格的成因,。諾獎委員會不得已用對資產價格短期預測的不可能和長期預測的可能性的對立調和,綜合了法瑪和席勒的理論來彰顯對資產價格的研究成果,。但是,,這種調和并不真正有效,因為法瑪的不可預測論和席勒的可預測論是針鋒相對的,。法瑪之所以認為資產價格不可預測,,其出發(fā)點是認為資產價格是可以用不受扭曲的相關信息來說明的,也就是說股票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該資產所有可獲得的信息,。而席勒則質疑用這種相關信息來說明資產價格的有效性,,因為在實際操作中,環(huán)境干擾了信息的傳遞,,每個投資者不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信息的,。相反,,席勒通過人們的心理和行為能夠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的動態(tài)來說明資產價格是可以預測的。
基于不同的出發(fā)點,,法瑪和席勒的研究分別引導出兩個極端的論點,,一個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一個認為市場是無效的,。這也會迫使大家選擇到底要不要加強對市場監(jiān)管的政策,。換一句話說,這兩種對立的理論總有正確的一方和錯誤的一方,。但有趣的是,,諾獎委員會對此并不持立場,而把這個殊榮同時頒發(fā)給了他們,。如果諾獎奉行的依然是對表彰正確的權威理論原則的話,,那么這次頒獎顯然也會造成對一種錯誤理論的追彰。這當然是無法給世人交代的,,這也是這次頒獎令大家驚奇的原因,。
但是,如果說諾獎委員會在人類認知進步的推動下開始轉變,,展現了一種新的價值取向的話,,那么,今年諾獎經濟學獎的頒發(fā)不失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諾獎委員會應該已經認識到諾獎所具有的世界性影響力,,他們或許正在嘗試從對一種已經改變世界的理論和行為的追認轉向提起一種課題引起世人的足夠重視,從而進一步地改變世界,。這種轉變也可以說是人類認知進步的一種體現,。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實證研究,歷史上沒有一次獲獎的研究成果比今年更具有實際應用的效果:法瑪的研究改變了市場慣例,,指數基金成為新的投資對象,。席勒創(chuàng)立的房產指數也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個重要指標。漢森的“廣義矩方法”已經成為金融分析的主要工具,。就這點而言,,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變革和發(fā)展,應該說也是人類歷史中的重要的一頁,,對其做理論性的提煉不僅很有必要,,而且只要有獨創(chuàng)性,并且為歐美世界知曉,,那么這種嘗試就很有可能摘取諾獎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