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還在瘋狂儲蓄,世界第一的高儲蓄率,對應(yīng)著未來預(yù)期不明朗的結(jié)果,。根據(jù)央行公布的8月份金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到8月份,,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連續(xù)三個月突破43萬億元,位于歷史高位,。
個人儲蓄在所有儲蓄中占比上升,。由于季末考核時點攬儲,每年3,、6,、9、12月個人儲蓄數(shù)都較高,。我們以每年6月個人儲蓄存款為指標看儲蓄率的上升,。今年6月,個人儲蓄存款為440904.07億元人民幣,,占總存款1009122.27億元的比重約43.7%,;2012年6月,個人儲蓄存款為385247.73億元,,占總存款908693.54億元的42.4%,;2011年6月,個人儲蓄存款為336077.73億元,,占總存款803026.61億元的41.9%,;2006年6月,儲蓄存款為160251.97億元,,占總存款331330.39億元的48.4%,;上溯到2000年,個人儲蓄存款62842.38億元占總存款117443.25億元的53.5%,。事實上,,各年比重從45%左右到55%左右,總體上儲蓄存款較高,。簡言之,,國民愛儲蓄是一以貫之的,毫不動搖的,。
要警惕的是,,2002年、2011年兩年,,統(tǒng)計口徑有所變化,,在《金融機構(gòu)本外幣信貸收支表》的各項存款一欄中,2002年以后沒有財政存款等區(qū)分,,一直到2011年后才有單位存款,、個人存款的區(qū)分。正是在2002年以后,才有金融學(xué)家質(zhì)疑,,財政與企業(yè)儲蓄占國民總儲蓄的70%左右,,政府與企業(yè)財富大增,但國民個人財富并未隨之上升,。直到2011年以后,,再次出現(xiàn)了個人存款一欄,我們只能參照財政收入占DGP的比例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推測,,從2002年到2011年,,個人存款有可能占比在40%以下。換句話說,,與政府,、企業(yè)儲蓄的增長率比,,居民儲蓄增長并不算快。
隨后居民存款上升,,近兩年個人儲蓄存款增長加快必然導(dǎo)致廣義貨幣上升,,今年6月廣義貨幣高達1054403.69億元,其中單位定期存款150519.93億元,,為個人儲蓄存款的34.2%,貢獻不算太大,。在外匯占款下降后,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儲蓄,,維持了較高的廣義貨幣水平。
國民愛儲蓄的原因很多,從房價上升,、社會保障不足,、人口紅利消失到性別失衡導(dǎo)致男性家庭儲蓄率上升以便競爭兒媳婦等理論不一而足,所有這些理論都說明國民對未來的預(yù)期不明朗,,因此進行強迫性,、競爭性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強迫性儲蓄并不會因為負利率而下降,,在2009年前后實際負利率期間,,我國的儲蓄并沒有因此大幅下降,因為幾個月的儲蓄下降而得出的存款大搬家,,事后看來都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事實上,,按照魏尚進先生的研究,,1990年,中國居民的儲蓄率只有16.2%,,到2007年已經(jīng)達到了其可支配收入的30.2%,。中國人儲蓄的熱情,,超過了最愛儲蓄的日本人,。
瘋狂儲蓄源于未來的不確定,,以及稀缺資源價格的大幅上升,,和資產(chǎn)品價格的大幅上升,。房地產(chǎn)是資產(chǎn)品的典型例證,,而稀缺資源則主要是醫(yī)療,、教育等,根據(jù)馮彥明,、李翠
《中國居民高儲蓄率根源的實證分析》,,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教育、醫(yī)療,、住房,這三者支出占總收入比重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儲蓄率上升6.37%,;社會保障水平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儲蓄率下降8.06%個百分點,。不可思議的是,,基尼系數(shù)越大、貧富差距越大,,貧富雙方越傾向于儲蓄�,;嵯禂�(shù)每變動一個單位,居民儲蓄率隨之變動5.12%,。貧困者儲蓄為未來保障,而高收入階層怕露富不敢消費,。雖然個人存款總量上升,但增速下降,,有可能說明高收入階層不再把儲蓄作為主要渠道,。
高儲蓄率造成的后果就是,或者國內(nèi)高消費,、高投資,,或者大量出口,如果出口下行消費起不來,,唯一的用途就是進行大量投資,,這正是目前我們看到的現(xiàn)象。
由于未來不確定性難以削弱,,高儲蓄率還將持續(xù),,我們將見證新一輪投資熱潮,不是政府,,就是企業(yè),,我們希望為自己負責(zé)的民企隨著經(jīng)濟向好,投資能夠回暖,。否則,,未來龐大的居民儲蓄一旦落空,后果將比強迫性儲蓄更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