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本報報道了質疑華誼兄弟收購張國立公司的事件后,,華誼兄弟給出回應,,稱1000萬元公司就是一個標志,,事實上是收購了張國立的全套電視劇制作業(yè)務,,并稱這些業(yè)務的市盈率只有10-12倍,。聽了這個回應,,投資者真的能放心嗎,? 對此,,本欄查找華誼兄弟相關公告,,卻并未從其上市公司公告中獲得張國立電視劇業(yè)務的業(yè)績信息。本欄認為,,這種收購模式如果是兩家民營公司,,倒沒什么問題,但既然是上市公司,就應該遵守資本市場的規(guī)則,,應該讓投資者擁有足夠的知情權,。 投資者花36倍的高價購買了一個象征意義的公司,張國立電視劇業(yè)務被描述得燦爛如花,,但如果幾年后達不到預期收益,,或者在三年鎖定期滿后張國立另起爐灶,又有什么辦法對其構成制約,?本欄認為,,如果真的是君子協(xié)定,何不對張國立發(fā)行認股期權,,如果業(yè)績達到預期,,他自然獲得他應得的股份和利益,但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是不是也應該給投資者一個交待,? 其實,對于未來不確定的業(yè)績,,微觀經(jīng)濟學中早就給出了解決辦法,,即采用期權的形式加以約束,。例如華誼兄弟公司看好張國立的創(chuàng)作團隊,,那么就用1000萬元收購這1000萬元的象征性公司,然后張國立帶領其團隊在華誼兄弟旗下經(jīng)營,,并約定,,如果張國立團隊三年獲得的利潤達到1億元,那么張國立就可以獲得華誼兄弟500萬股,,當前市值約2.5億元,,如果達不到1億元,那么張國立將得不到這些股份,。 如果張國立認為2.5億元的價格偏低,,也可以要出更高的價格,但相應的業(yè)績也要提高,,如約定如果張國立團隊能夠達到每年6000萬元凈利潤,,那么張國立可以獲得華誼兄弟股票1000萬股,當前市值約5億元,。 這樣的期權形式,,對于參與各方都更加公平,創(chuàng)造多少業(yè)績,,拿多少回報,,這是資本市場的規(guī)則,或許王中軍看好張國立,或許他相信張國立一定行,。但他不能拿投資者的錢去下注,,如果王中軍堅持先給張國立錢和股份,是否也應該給投資者一個承諾,,如果張國立公司帶給華誼兄弟的收益達不到預期水平,,王中軍是不是應該拿自己的2.52億元賠償給華誼兄弟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