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最大問題,是對于經濟波動的性質與原因沒有從根本上弄清楚,只是從表象出發(fā)就開始經濟分析和提出政策主張,。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另一個問題,,是只看到了宏觀調控的好處,,卻沒有把宏觀調控的代價納入到分析之中去,。 問個傻問題:一百年前,,人們一頓吃幾碗飯,?大約兩碗吧,。今天人們一頓吃幾碗飯,?還是大約兩碗。這帶來一個有趣的話題:假設今天的經濟結構(產出結構和消費結構之總稱)還是如一百年前,,那么會是怎樣的后果,?答案是:一定會生產過剩,通貨緊縮,。因為什么,?因為今天的勞動生產率高出一百年前不可以道里計。同樣的資源,,生產出的將是吃不完的糧食,。今天我們30小時便可以生產一臺汽車,但這樣一臺車我們可以至少開10年,。 是的,,這是一個生產能力超過了消費能力的時代。然而為什么生產過剩,、通貨緊縮并沒有成為經濟的常態(tài),?恰恰相反,雖有波動,,但人類是在近,、現代才真正進入了高增長時代。 原來,,說生產能力超過消費能力,,是說人類對于同一產品和勞務的需求是有限度的。但是當新產品和勞務被發(fā)明的時候,,又會形成新的需求,就不能說生產能力總是超過消費能力,;人對新產品和勞務的欲望永無止境,。是故與經濟持續(xù)增長相伴隨的一定是產品和勞務的極大豐富,與經濟持續(xù)增長相伴隨的一定是經濟結構(產出結構和消費結構之總稱)的改善,。 當新的技術發(fā)明了,,新的產品和勞務出現了,就會形成投資,,產生就業(yè)和收入,,收入的增加又會帶動消費和新的投資與就業(yè),經濟于是走向繁榮和高漲,。新的市場的發(fā)現,、城市化,、工業(yè)化,一切新的增長機會都會以這樣累進疊加的方式制造經濟繁榮和高漲,,但是經濟最終又都會因為生產能力超過消費能力以衰退和蕭條而告終結,。反過來也一樣,經濟在走向衰退和蕭條的過程中也有累進疊加效應,。人類經濟就是在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運動中螺旋式增長的,。 這種累進疊加效應決定了經濟在向上走向繁榮和高漲的過程中容易形成泡沫,經濟在向下走向衰退和蕭條的過程中也容易發(fā)生過度調整,。這也意味著政府利用需求手段進行一些干預是必要的,。但是干預只是要消除累進疊加造成的過度調整,不可以企圖通過政府人為制造的需求永久地解決掉生產過剩的矛盾,。經濟向上或者向下做調整,,不是經濟現在出了問題,而是經濟過去出了問題,。調整其實是經濟自我康復和修正的過程,,不能不讓經濟康復和修正。 經濟的周期波動是有物的內容的,,決不是什么心理規(guī)律決定了的,。企圖通過需求管理去燙平經濟周期,這是無知無畏的感情沖動,。是的,,除非我們能夠讓新技術、新產品和勞務連續(xù),、均勻地發(fā)明產生,,否則我們就必須與經濟周期波動相伴隨。就算能連續(xù),,又怎能均勻,? 說到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不能不讓人想到我們的治水,。大家知道,,在河南境內的部分地區(qū),黃河河床甚至高出地面三層樓,。這就是我們的治水辦法:水來了,,就加固堤壩,加高堤壩,。我們驕傲得很,,人定勝天,治水成功�,?蓡栴}在于,,我們不可能把堤壩壘得下游高過上游吧�,?傆幸惶�,,堤壩是不能再加高的,但是那一天,,老天卻還會下大雨的,,怎么辦? 經濟向下調整,,本來是前期生產過度了,,應該允許其向下做調整才對。但是政府硬要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將經濟托起來,。政府的錢哪里來?歸根結底靠借錢(財政赤字)和超發(fā)貨幣,。但是錢總有借到頭的時候吧,,超發(fā)貨幣總有面臨通貨膨脹而不能再超發(fā)的時候吧,那時候怎么辦,?今天歐洲的困難就是推行凱恩斯主義最終到了無錢可再借,、無貨幣可超發(fā)地步的困難。今天中國經濟遇到的困難,,同樣與前期規(guī)模龐大的經濟刺激大有關系,。所以,一切凱恩斯主義的救市措施,,所做的不過是重復治水的把戲,,所做的只是把矛盾進行轉移;一切凱恩斯主義的救市辦法,,也只能是把眼前的這種性質的困難轉化成未來的另一種性質的困難,。無非是用今天的少失業(yè)換明天的少就業(yè),用今天的產出少減產換明天的價格多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