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諺語,也就是說,,這七樣東西是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當年我留學美國的時候,為了省出昂貴的學費,,我把“開門七件事”縮減為米,、油、鹽這三件(房租內包括了煤氣和水費),。這種近似苦行僧般的修煉生活,,不但磨練了我的抗壓能力,而且我拿到學位時銀行的賬戶上還有存款,,被同學夸為“理財專家”,。 在開門七件事中,茶可說是奢侈品,,它可以增添人們的生活情趣,。在一些國家里,茶藝術和茶儀式在很多場合不可或缺,,如日本或韓國的茶道,,就是通過人與茶的互動關系,體現(xiàn)出一種美學飲茶,。但是要論起茶文化的根,,那毫無疑問是在中國,,作為中國人當引以為豪。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詩篇從神農采藥嘗百草,,茶能解毒開始,然后寫到絲綢之路,,大約在漢代,,中國的茶葉傳入了日本。到了唐代,,阿拉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同時帶到了西方。于是在西方,,特別是英國就有了早餐茶,、伯爵茶及下午茶的習俗。 我和英國同事伊凡的友誼,,就是從喝茶開始的,。我那時在瑞士信貸上班,一天我在茶水間泡茶,,當沸水緩緩注入茶杯中,,部分茶葉立刻浮出水面。站在邊上的伊凡頓時驚叫起來,!我倒是被他嚇了一跳,,馬上追問:“怎么啦?” 伊凡隨即連說帶比劃,,問我為什么要吃蟲子,?我看著杯子里浮游的茶葉,心里暗想怎么會有人把茶葉當蟲子,?于是,,我故意端起杯子,送到他的鼻子底下說:“真老土,,仔細看看,,這是最好的龍井茶葉,多香�,�,!” 龍井的清香令伊凡的疑慮一掃而光,他馬上懇求我,,是否能賞他品嘗一杯龍井,。我“當仁不讓”,從茶葉罐里抓了一把茶葉放進他的杯子,用沸水迅速沖洗完茶葉,,并將第一道茶水倒掉,,再用沸水緩緩注入茶杯中,然后跟他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洗去茶葉表面的苦味和灰塵,。 伊凡閉著眼睛喝了一口龍井,睜開雙眼時贊嘆不已,,“哇,,這是我第一次用茶葉泡茶,原汁原味,,真棒,!”第二天早上我剛到辦公室,伊凡走來遞給我一個禮物盒,,并示意我打開,。我撕開包裝紙一看,,上寫“The
Earl Grey
Tea(葛雷伯爵茶)”,,看上去非常精致。我猜這個牌子的茶一定很高級,,因為我在超市沒有見過,,便連忙說謝謝。 據(jù)伊凡說,,伯爵茶是一種融合了東方茶與佛手柑香的茶包,,其來源有一段與中國相關的美好傳說。在1830年到1834年,,格雷伯爵二世查爾斯伯爵,,時任英國威廉四世國王的首相。在任期內,,伯爵曾委派一名外交使節(jié)到中國,,傳說使節(jié)偶然救了一位清朝官員的命,出于感激,,清朝官員把非常好聞的茶葉和配方托人送給了伯爵,。 格雷伯爵非常喜歡這種茶,后來總是要求他的茶商唐寧公司以中國紅茶為基礎,,加上佛手柑熏配制成了伯爵專用茶,,每每有人去拜訪伯爵,伯爵夫人便用這種茶來招待客人,,當有客人詢問這種茶時,,他們會被介紹到唐寧茶商公司,由此格雷伯爵茶在上流社會開始流行,。 我和伊凡藉由一杯茶,,促進了相互間的了解,。我把“理財?shù)脑E竅”傳授給了伊凡,使他很快還清了學生貸款,。而從他那兒,,我了解了英國的茶文化。我們的友誼就像茶一樣,,清香而悠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