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7月5日,滬深兩市共有IPO在審企業(yè)746家,。這比5月底IPO在審企業(yè)財務自查專項工作結束后的666家增加了80家。僅僅在上周,,證監(jiān)會就新受理了31家公司的IPO申請。 有投資者對此現象感嘆,IPO申報排隊速度又重新回到“高速”狀態(tài)。而此前在IPO財務專項大檢查的推進過程中,,新增的IPO排隊速度一度出現放緩。
6月初的一項統計表明,,截至當時的今年新上報IPO在審企業(yè)數量為83家,。 從前5個月的新上報83家,到最近一周新增31家,,難免令市場擔心IPO“堰塞湖”會不會重新回到歷史最高“水位”,?證監(jiān)會6月初公布的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共有269個擬IPO項目終止審查,,撤回率達32%。現在看來,,盡管IPO財務專項檢查取得一定的疏通
“堰塞湖”效果,,但正在被新增的IPO申請逐漸“填補”。 IPO財務專項檢查形成打擊欺詐及圈錢行為的態(tài)勢,,本該有助于避免IPO新增排隊再掀前兩年那樣的高潮,。可現在重新回到“高速”狀態(tài),,若進一步被證明成為常態(tài)的話,,既說明企業(yè)的上市融資需求依然強烈,也反映出監(jiān)管與懲戒力度還有待加大,。 企業(yè)對上市有多少沖動,,只要看一下創(chuàng)業(yè)板成為“造富板”就不難理解。有媒體統計顯示,,創(chuàng)業(yè)板今年以來大漲,,使持有原始股的富翁陣營進一步擴大,到5月中旬已有億元級富翁723人,,十億級別的有86人,。今年以來的大小非套現明顯升溫,大批富翁級高管把紙上富貴兌現為真金白銀,。
1月4日至6月21日,,共有163家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的400余名高管減持,,高管減持3.53億股,套現總額達68.85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近6倍,。 面對如此大的財富暴增效應,上市后實現一夜暴富,,動輒成為億萬富翁或千萬富翁,,甚至能使整個家族一起暴富,難怪出現企業(yè)“千軍萬馬擠上市獨木橋”,。 另一方面,,IPO財務專項檢查及對萬福生科案等的處罰,有助于促動投行改掉“薦而不�,!钡穆�,,但遏制企業(yè)的欺詐及圈錢行為還須進一步努力。現有處罰存在的一個缺陷,,即對欺詐及圈錢的企業(yè)本身處罰偏弱,,公司股票照樣可掛牌交易,公司本身受到的處罰也極其有限,,造假的始作俑者還能夠持股變現,。 例如,萬福生科公司自身因欺詐上市受到的行政處罰,,只是被責令改正違法行為,,給予警告并處以30萬元罰款。在此情況下,,即便對充當“幫兇”的投行給予重罰,,并在賠償投資者損失方面有突破,但若不把重罰的落腳點放在違法的上市公司上,,打擊包裝上市的努力很難真正達到目的,。 有一種觀點認為,IPO申報排隊重新出現“高速”狀態(tài),,說明單靠財務專項檢查難以化解IPO
“堰塞湖”,。其實,IPO財務專項檢查的作用應該得到肯定,,畢竟由此把不少劣質IPO項目清除出局,,并對相關中介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IPO財務專項檢查結束后出現的新申報數量猛增,,不排除有的企業(yè)前幾個月存在“避風頭”的考慮,,而現在顯露出積極爭取盡早上市的本來面目。這實際上反映出IPO財務專項檢查的局限性,,畢竟一段時期的大檢查只是權宜之計,,復查中的抽查涉及面也有限,,真正需要的是建立遏制欺詐與圈錢的長效機制。 近日發(fā)布的金融
“國十條”提出,,適當放寬創(chuàng)業(yè)板對創(chuàng)新型,、成長型企業(yè)的財務準入標準。這意味一旦創(chuàng)業(yè)板降低準入門檻的話,,IPO在審排隊的新增公司數量還會明顯增加,。對監(jiān)管層來說,應該考慮盡快消除投資者中存在的IPO恐懼癥,,把“圈錢市”變?yōu)椤巴顿Y市”,,從而落實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清除圈錢性質的IPO融資需求是一項不輕松的任務,,但依然是緩解IPO“堰塞湖”的一種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