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6月20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請交通運輸部總規(guī)劃師戴東昌,、發(fā)展改革委基礎產業(yè)司司長黃民介紹《國家公路網(wǎng)規(guī)劃(2013年-2030年)》有關情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戴東昌稱,從長遠來看,,收費公路占整個里程的比例大概是3%左右,;97%左右的公路,絕大部分都是非收費公路體系,。 未來“將有97%左右的公路不再收費”,,類似的表達,公眾不是第一次聽到,。比如在2011年3月23日,,彼時的交通運輸部新聞發(fā)言人何建中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曾介紹,未來“非收費公路體系”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96%以上,,主要解決通達的問題,,以政府財政資金為主。從96%提升到97%,,公眾看到的是數(shù)字的變化,,但卻無從得知97%的公路走向免費到底有多遠,更怕像那首歌唱的那樣,在等待中“變成神仙”,。 這樣的擔憂,,并不是無中生有。比如根據(jù)交通運輸部5月8日宣布修訂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經營性公路的收費期限,,按照收回投資并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25年,;國家實施免費政策給經營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響的,,可通過適當延長收費年限等方式予以補償。 “征求意見稿”一出,,眾皆嘩然,。比如在收費公路及收費站名稱、收費單位,、收費標準,、收費期限、通行費收支以及養(yǎng)護管理目標完成情況等信息并未全面,、及時,、準確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情況下,,“征求意見稿”中的這些條文,,無疑是更多縱容了“高速收費成印鈔機”的事實。 現(xiàn)實中的案例,,可謂信手拈來,,諸如“京港澳高速延長收費22年,還貸公路變收費公路”,、“鄭州黃河公路大橋終于終止收費,,超期收費16年”等新聞,屢屢見諸報端,。也就是說,,公眾樂見相關方面描繪的“未來將只有約3%公路里程收費”這樣的絢爛圖景,更愿意看到這樣的美好預期能夠早一些,、再早一些變?yōu)楝F(xiàn)實,。 比如按照《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交通運輸部應早日達成“省級以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對高速公路以及其他封閉式的收費公路推行聯(lián)網(wǎng)收費和電子不停車收費,,逐步實現(xiàn)全國聯(lián)網(wǎng)”的目標,并將這樣的聯(lián)網(wǎng)擴大到所有收費公路,,依此為數(shù)據(jù)基礎,,擴大信息公開范圍,引入專業(yè)審計、公共監(jiān)督等,,讓所有的收費公路都能有一張具體明晰走向免費的時間表,。 根據(jù)《國家公路網(wǎng)規(guī)劃(2013年-2030年)》確立的目標,到2030年,,中國將建成總規(guī)模約40萬公里的國家公路網(wǎng)�,,F(xiàn)在的問題是,17年后國家能夠建成如此大規(guī)模的公路網(wǎng),,但公眾能夠全部享受到38.8萬公里的免費公路,,又要再等多少年? 收費公路建成有先后,,從建成到免費也需要時間保證,,公眾不奢望所有的收費公路一夜間都變成免費,公眾更愿意看到的是,,在每條收費公路都有具體明晰走向免費的時間表后,,能從近在身邊、經常路過的收費公路那里,,看到一條條逐漸免費的公路惠及自身,。而這樣的“丈量”無疑是最為實際也最能讓普通公眾切身感知的。也唯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到了這些,,公眾才不會認為“未來將只有約3%公路里程收費”只是不切實際的畫餅充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