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紅茶菌旋風”很是紅火了一把。據(jù)當年的“專家”考證,,這個東西對身體大有裨益,,有病治病,沒病健身,,比如:大能防癌,、抗癌、延年益壽,,小能減肥,、增重、助睡眠,、美顏容……反正好處是多了去了,。 當年還是計劃經(jīng)濟當?shù)溃毠さ纳硇慕】颠是許多單位的領導關心的頭等大事,。在領導們的關心,、督促及身體力行的帶動下,“紅茶菌”的起點相當高,,乃至三弄兩弄就“旋風”了起來,。許多有實力的單位,,除了發(fā)菌種,連制作器皿,、紅茶,、白糖等都統(tǒng)一發(fā)放;甚至還要為此展開“生產(chǎn)”競賽,,當年還不太流行“罰劣”,,但獎優(yōu)搞得還是蠻隆重的。 但可惜的是,,饒是保健,、治療功效如此神奇的“紅茶菌”,其刮起的“旋風”也就旋了那么三兩年,,就莫名其妙地倏忽而滅了,。這倒再次印證了國人做事往往喜歡一窩蜂而少韌性、沒長性的特質,。不過,,“旋風”刮過去,生產(chǎn)工具倒還有剩余價值,。本人家里有一個大號的錐形燒瓶,,就是當年公家發(fā)的“生產(chǎn)工具”之一,“種”了幾次紅茶菌之后,,就一直用來盛涼白開,,30多年過去了,質量好得很,。 在“紅茶菌旋風”之前,,據(jù)說還很盛行過一陣“打雞血”保健法,本人沒親身感受過,,但據(jù)老人們講,,彼時,很多對身體健康孜孜以求的人,,都會精心飼養(yǎng)一只或幾只大公雞,,隔幾天就抱上寶貝公雞去衛(wèi)生站抽點兒雞血打到屁股蛋兒里�,!按螂u血”的保健功效據(jù)說更為神奇,,但奇怪的是,這一陣風兒也不過就刮了那么幾天,,估計是具體操作時,確實有點兒恐怖而且其間不可控風險過多的原因吧,。 “紅茶菌”熱過之后,,日益注重健康的人們一點兒都沒閑著,,“鶴翔莊”、“氣功”,、“特異功能”,、“香功”等等,百花爭艷,,讓人目不暇接,,到了張香玉的“宇宙語”,神功保健法達到巔峰,。本人有大學好友深好此道,,曾經(jīng)“有幸”參加過張大師的授功大會,據(jù)其描述,,現(xiàn)場受眾或手舞足蹈,、或如老僧入定,或痛哭流涕,、或仰天長嘯,,姿勢千奇百怪,神態(tài)如醉如癡,;大師在場地中央,,輾轉騰挪、翻來滾去,,張牙舞爪,,口中“咿咿呀呀”地叨念著神異的“宇宙語”,為花了大價錢入場的信眾授功……不過,,令人失望的是,,張大師巔峰之后沒多長時間,居然就被公安逮捕了,,罪名是詐騙,,后來被判了刑,關了起來,。其信徒們大概由于沒有看到大師展示曾經(jīng)吹噓過的穿墻破壁的神功,,估計頗為失望,竟就那么一哄而散了,。 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的注意力就日益聚焦到健康上,,正所謂“溫飽思長壽”也,。但那時商品經(jīng)濟尚不發(fā)達,靈丹妙藥們尚未降臨凡間,,人們也只能練練“神功”,,挖掘一下自身潛力,,自我安慰一番。90年代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日益興隆,,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隨著各類壓力的日益增大,,各式各樣的保健品就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什么猴頭菇、魚肚油,、螺旋藻,、孢子粉、葡萄籽,、褪黑素等等,,逗弄得人們心旌神蕩,難以自持,。 至于這些名目繁多的保健品有沒有效果,,這還真不太好說。就像《紅樓夢》里的王一貼介紹給寶玉的“療妒湯”,,“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反正吃不死人。大概賣保健品的和吃保健品的都或多或少有點兒類似的小嘀咕在心里,。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小嘀咕吧,保健品市場就這么紅火了起來,。但是,,這個時期,眾多銷售保健品的賣家,,也不過就是在“渾渾噩噩”地“賣”罷了,,真正把保健品經(jīng)營成事業(yè)的,還是史玉柱,。史先生憑借“腦白金”,,一炮再紅。 說起“腦白金”,,就不能不提“褪黑素”,。 本人一個廣告公司的朋友,1997年前后曾經(jīng)為“褪黑素”的代理商策劃過廣告宣傳,其引以為傲的一句廣告詞是“給你嬰兒般的睡眠”,。不過,,或許那時需要國人耗費心智的東西還不太多,,以致睡不著覺的人還比較少吧,,這句廣告詞并未誘使“褪黑素”的銷量大幅增加。現(xiàn)在回頭總結,,過于寫實的東西,,因為無法拓展人類深邃的想象,以致總是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吧,。 后來,,沒過兩年,史玉柱把文縐縐并不失洋氣的“褪黑素”埋汰成土地主似的“腦白金”后再推向市場,,或許是亞洲金融危機后遺癥使睡不著覺的人大量增加吧,,或許是史玉柱絞盡腦汁想出的那句“送禮”的廣告詞兒把人惡心得睡不著覺吧,或許是日益復雜起來的社會,、市場令人腦筋不夠使,、亟需重新“武裝”一下吧,“腦白金”竟爆紅起來,,而且一紅就是多年,。 同樣一種東西,不同的忽悠方法,,效果竟有云泥之別,。估計許多人都有大夢初醒般的感覺了。從此,,保健品市場正式進入大營銷,、大策劃的火紅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膠原蛋白”鋪天蓋地起來,,不但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甚至也如“腦白金”一般,,必將里程碑似地載入保健品市場發(fā)展的正史里呢,。 這絕非瞎說。雖然,,“膠原蛋白”與豬皮,、牛皮、驢皮,、魚皮或其他什么動物的皮沒啥本質區(qū)別,,但其高雅而富于科學味道的名字,以及經(jīng)過工業(yè)流水線“開光”后的多種多樣的身姿,才有可能成為“林妹妹”們的摯愛,。從這個小小的“膠原蛋白”上,,倒很能管窺國人身上的一些特質呢——總想走“終南捷徑”,總希望依靠某種神奇的終極力量,,在不改變既有軌跡的情況下,,輕松地“蝶變”。難矣,! 另外,,明知道“膠原蛋白”與“焦大”們經(jīng)常大嚼特嚼的肉皮沒甚區(qū)別,但仍有那么多的公司很“認真”地變著花樣兒地“研發(fā)”相關產(chǎn)品,,其中甚至不乏老字號的醫(yī)藥企業(yè),,細想想就難免令人后背冒涼氣。以治病救人為宗旨的醫(yī)藥企業(yè)尤其是老字號醫(yī)藥企業(yè),,科學,、嚴謹應該是研發(fā)產(chǎn)品時恪守的底線。為了利潤,,棄守底線,,又與滿嘴跑火車的張悟本先生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樣的企業(yè),,又怎么能讓清醒的消費者放心,、讓投資者放心呢? 從紅茶菌到膠原蛋白,,一路走來,,保健品市場不知擴大了多少倍,影響了多少人的生活,,但在這個歷時30多年的擴張過程中,,我們也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諸多的似乎永恒的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