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公布了中央政治局研究當前經濟形勢的新聞通稿(以下簡稱“會議”)。筆者認為,,這是本屆政府就任以來政治局專門研究經濟問題的第一次會議,,其導向值得高度重視。雖然個別字句與4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新聞通稿略有不同,,但筆者并不認為二者導向存在明顯差異,。
雖然第一季度GDP增速意外降低,但會議對第一季度經濟形勢仍做出了如下評價:“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開局平穩(wěn),,經濟保持平穩(wěn)增長……國內消費穩(wěn)定增長,,投資和進出口較快增長,物價水平基本穩(wěn)定,,城鎮(zhèn)失業(yè)率維持較低水平……企業(yè)利潤出現恢復性增長……”
“開局平穩(wěn)”,、“平穩(wěn)增長”等都說明能夠接受第一季度經濟發(fā)展的狀態(tài),甚至對于市場普遍認為跌幅偏大的消費,,會議仍認為是“平穩(wěn)增長”,;對總體增長偏弱的投資,會議的措辭也是“較快增長”,。
當然,,也不能排除這些措辭有引導預期、鼓舞信心的考慮,。
會議對未來的看法比較謹慎,,從以下三點可看出:
首先,會議對當前企業(yè)狀況改善持謹慎態(tài)度,。比如對企業(yè)利潤,,使用了“恢復性增長”的提法,也就是說,,并不認為當前企業(yè)利潤增速反彈,,出現了就此進入上升通道的拐點,暗示了高層對未來經濟形勢可能出現反復性有思想準備,。
其次,,會議對國際經濟前景的看法不樂觀。會議認為,,“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全球流動性大幅增加,主權債務危機反復沖擊市場信心”,。
第三,,應對策略相當謹慎。對于國內,,會議認為“經濟增長動力仍需增強,,影響農業(yè)穩(wěn)定生產因素仍然較多,,金融領域潛在風險需要加強防范,環(huán)境污染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突出”,�,;谶@些問題,會議決定采取“兩點三策”,。所謂“兩點”,,即提出“要堅持用兩點論看待問題,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績,,又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所謂“三策”,,即“宏觀政策要穩(wěn)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問題與成績并提,“穩(wěn)住”和“托底”并重,,折射出對未來的謹慎,。
會議的全部精神實質,其實體現在“三策”上,,即“宏觀政策要穩(wěn)住,,微觀政策要放活,社會政策要托底”,。
筆者認為,,所謂“宏觀要穩(wěn)住”有兩重含義:一是大面上不能出亂子,不能動搖對經濟好轉前景的信心,;二是只要確保大面上不出亂子,當前的宏觀政策就可以繼續(xù)“穩(wěn)住”不做大的調整,。
如果政策不作大的調整,,那么,部分地區(qū),、部分行業(yè),、一些企業(yè)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困難,這個用“社會政策要托底”來解決,。
由此,,經濟增長動力的核心,從短期來看,,主要不是政策“力度”而是要“用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從中長期來看,則是采取固本培原的“微觀政策要放活”來解決,,通過改革和開放,,通過減少審批和解除管制,,來培養(yǎng)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與此相適應,,在“著力釋放內需潛力”的部署中,,在投資上首先提到的舉措便是“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并且在改革攻堅部署中,,再度要求要“抓緊清理,、取消、調整行政審批項目”,。
此外,,本次會議明確要求“抓緊建立規(guī)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方向已然清楚:地方政府舉債,。這意味著,,最快明年就有望在《預算法》的修訂上取得突破,真正的市政債呼之欲出,。
但在筆者看來,,如果不從財權、事權匹配的角度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享和資源配給機制,,不改革當前的預算制度,,增強預算和決算的透明度,大幅度提升地方人大,、政協(xié)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否決,、質詢和問責機制,即使市政債推出了,,地方債務風險的劣根仍無法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