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報告披露原山東財政學院“微山旅游規(guī)劃”和“傅村鎮(zhèn)旅游規(guī)劃研究”課題組,,曾以差旅費名義分37次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金額達28.36萬元,占2008年至2011年該項目撥入經費57萬元的49.75%,。目前,,課題組責任人已受到行政嚴重警告處分。 違規(guī)挪用科研經費的報道不少,,但像這樣明目張膽拿火車票來糊弄的,,筆者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兩個課題組之所以如此大膽,,除了僥幸心理作祟,,恐怕還源于科研經費違規(guī)挪用的慣性違法。他們也許認為,,這回之所以出事,,是因為沒有把工作做細致。 時下,,由于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在科研課題的申請、評審,、批準,、開題、中期考核,、結題等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違規(guī)現象。為了課題申請成功,,一些申請者往往想方設法,,對科研審批者投其所好;在結題前,負責人還會做好工作,,以便讓參加結題的專家們“不為難”課題負責人,。課題一旦順利通過,負責人就會拿著各種票據將剩余的經費全部報銷出來,。 由于是為了經費而忙活科研課題,,而非科研本身,那些課題負責人也就沒有真正的差旅,、調研,、考察和開會。但現有規(guī)定是課題負責人在報銷時,,得按照課題經費管理的規(guī)定,,出具相關票據,如會議邀請函,、火車票,、飛機票、打車票,,以及食宿,、圖書資料、購置設備等發(fā)票,。因為沒有做過這些事情,就只好提前搜集準備好這些票據,。 如此來看,,“1505張火車票報銷”這一新聞也就不足為奇了。課題經費充裕,,同時花銷又很少,,于是,就會結余大量經費,。對于這些經費,,自然能報銷多少算多少,而火車票相對而言又容易快速湊齊,,甚至專門有人販賣使用過的火車票,,因此,也就有了“1505張火車票報銷”的奇怪現象,。 個別科研課題負責人用虛假支出票據報銷的事情,,已經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就是中科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前主任段振豪,,曾因用虛假票據以各種名義從科研經費中非法報銷,,而于去年底被一審判處13年有期徒刑。雖然有關部門一再要求加強和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支出,、報銷審核監(jiān)督制度,,但是由于存在著巨大的利益誘惑,,這些規(guī)定往往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認真執(zhí)行。 因此,,“1505張火車票報銷”表面上看是個別人肆意妄為,、違法亂紀,背后折射出的卻是科研經費管理的諸多漏洞,。是時候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治了,,不然,科研課題浪費泛濫成災,,今天弄巧成拙的1505張火車票被查出來了,,明天搞出更多的票來組合報銷,又該如何發(fā)現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