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與業(yè)內預期基本一致,,新機制與國際原油市場的聯(lián)系更緊密,,市場化特征更明顯。為保證新機制得到更好執(zhí)行,,未來應從進一步降低稅費,、打破零售行業(yè)壟斷,、加強我國定價權、對弱勢群體進行補貼四方面繼續(xù)推進改革,,并根據(jù)新機制在實踐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此次調整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內容是縮短調價周期,、取消調價幅度限制,、調整掛靠油種。毫無疑問,,新機制對舊機制在執(zhí)行過程中所暴露出的調價周期過長,、刺激投機、易漲難落等問題,,給出比較有針對性的解決方式,。 但新機制只是成品油價格改革向市場化邁進的一步,距離真正的市場化仍有距離,。我國油價并非由定價機制這一單一因素決定的,,為使國內油價更合理,還應在稅收和成品油銷售體制等方面做進一步改革,。 首先,進一步降低成品油生產流通各環(huán)節(jié)稅費,,為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導致國內油價上調留出更多空間,。目前,我國居民收入遠不及美國,,但油價與美國相當,,其重要原因是我國成品油生產流通環(huán)節(jié)各項稅費占終端價格的27%至30%。有鑒于此,,應適當減少稅費在油價中的占比,。 其次,進一步放開成品油零售市場,,通過競爭降低零售價格,。盡管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落、漲多跌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國際油價總體上揚,,但國內輿論將焦點指向還不完善的定價機制,。實際上,成品油零售行業(yè)高度壟斷也是造成高油價原因之一,。 原定價機制有一條容易被人們忽視的重要規(guī)定,,即成品油零售企業(yè)可在不超過政府規(guī)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的前提下,,自主制定具體零售價格,。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成品油零售巨頭們降價動力明顯不足。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民營加油站層出不窮的促銷活動,。究其原因是石油巨頭壟斷大多數(shù)加油站,,且這些加油站地理位置優(yōu)越。石油巨頭壟斷原料,、加工和銷售三大環(huán)節(jié),,主動降價積極性自然不高。 再次,,隨著新機制出臺,,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將更加明顯,要警惕國外財團或投機機構通過控制國際油價干預國內油價,,因此應通過一攬子方式加強我國在國際原油市場定價權,,這對國家能源安全將非常必要。 此外,,可以預見的是,,在新機制出臺后國內油價調整將更加頻繁,如何出臺配套保障措施,,對弱勢群體和需要保護的行業(yè)進行補貼,,是有關部門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