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嘉誠家族與長園集團之間是否具有“祖孫”關系,,出現(xiàn)一波三折劇情,,確實令人回味。 最新消息顯示,,2月2日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實業(yè)集團通過長園集團信息披露做出澄清,,認為是與媒體有溝通誤差,長江實業(yè)透過聯(lián)營公司間接投資長園集團,,并沒有直接持有該公司的股權,,也沒有直接參與長園集團之管理。 媒體將李嘉誠家族與長園集團之間認定為“曾祖孫”關系,,是因為李嘉誠家族直接控股長江實業(yè),、和記黃埔,,而這兩者分別持有香港長和控股40%、30%股權,,長和控股又持有長和投資72.36%股權,,然后長和投資又持有長園集團31.23%股權。由于這四層控股關系都并非100%控股,,有的持股比例還在動態(tài)變化中,,因此,通過簡單計算,,李嘉誠家族在長園集團中真正能夠分攤享受的權益份額或許只有7%左右,,但到底能影響多少長園集團股份表決權、是否能夠達到30%的表決權卻說不準,,因為每層都不是100%控股關系,每層都未必由李嘉誠家族完全說了算,,加上目前A股市場對實際控制人定義也不細致完善,,這或是李嘉誠家族否認“祖孫”關系的一個理由。 但之前長江實業(yè)集團言之鑿鑿稱與長園集團沒有任何關系,,這肯定是站不住腳的,,現(xiàn)在承認間接持股關系,或是根本無法否認,,這也讓人覺得長江實業(yè)有點前后不一,。至于長江實業(yè)所稱“并沒有直接持有長園集團的股權,也沒有直接參與長園集團之管理”,,這似乎還是在“打太極”,。長江實業(yè)只是間接持有長園集團,當然不可能
“直接參與長園集團管理”,;就算大股東直接持股,,按《公司法》規(guī)定也只能享受“資產(chǎn)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股東權利,,卻無權干預上市公司日常經(jīng)營管理,,因為上市公司完全依法自主經(jīng)營,而行使公司經(jīng)營權的主體只包括公司董事和經(jīng)理兩個層次,。長江實業(yè)上述“打太極”言辭屬于可有可無的“廢話”,,但這并不能否認李嘉誠家族與長園集團的瓜葛,甚至不能否認長園集團實際控制人地位,。 也就是說,,李嘉誠家族與長和投資有很大關聯(lián),但長和投資在股市的增持,、減持是否由李家族策劃,,這倒不一定,。長和投資2012年3月先小量增持長園集團,并表示“擬在未來12個月內(nèi)繼續(xù)增持累計不超過公司已發(fā)行總股份的2%,,并承諾在增持期間及法定期限內(nèi)不減持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然而承諾的增持期尚未結(jié)束,突然在2013年1月底大量減持,,違背諾言,,讓其他散戶防不勝防。雖然有句話“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在股市,,散戶投資者不管是什么大樹,都不要輕易棲息,,資本市場博弈,,很大程度上就是財富再轉(zhuǎn)移游戲,你要賺大股東,、大莊家的錢,,或者跟著他們賺錢,實在太難,。 從這個案例也可看出,,2012年初為了托市,放寬了對大股東增持股票自由,,大股東增持固然有利于拉抬市場,,但誰也不能保證大股東只增持、不減持,。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大股東原來持股也多已解禁,大股東完全可以借增持拉抬或穩(wěn)住股價,,然后再減持所增持的股份,,甚至變本加厲將解禁股也減持。目前對大股東增持,、減持的約束規(guī)定,,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法規(guī)條文對增持規(guī)定比較詳細,,但對減持方面的規(guī)定太少,、且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法規(guī)條文就像孫悟空對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只管變大,、不管變小,這些都需要盡快出臺規(guī)定彌補有關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