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美聯(lián)儲宣布維持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不變,直至失業(yè)率降至6.5%以下;此前,日本央行宣布重大政策轉向,,引入2%的通脹目標,自2014年起實施無限量寬松措施,。一時間,,“貨幣戰(zhàn)爭”之說甚囂塵上。 客觀地說,,雖然目前并沒到“貨幣戰(zhàn)爭”的程度,,但主要發(fā)達經濟體不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溢出效應,破壞了國際間匯率均衡結構,,大大增加了各國競爭性匯率貶值的可能性,,至少是引發(fā)了人們對全球貨幣戰(zhàn)爭的擔憂。 國際間匯率均衡結構,是各國在全球分工體系內比較競爭優(yōu)勢和資源稟賦差異的集中反映,,也是各國長期經濟發(fā)展此消彼長以及政治經濟勢力動態(tài)博弈的結果,,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注入大量流動性,,提高本國通脹率,,進而通過購買力平價作用于匯率,引發(fā)本幣貶值,,推動出口增長,。其政策邏輯是,他國不會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政策,,甘愿忍受經濟失衡,、失速代價。 歷史經驗表明,,在全球經濟動蕩或危機中,,通過競爭性貨幣貶值推動經濟復蘇往往成為不少國家的不二法寶。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宣布民間擁有黃金非法,,將所有黃金收歸國有,,促使美元大幅貶值41%,。1985年,美國通過廣場協(xié)議,,讓美元貶值,,逼日元升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各經濟體均相繼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策略應對危機,。 理論上分析,如果各國均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策略,,那么通過本幣貶值擴大出口無疑是天方夜譚,。即使他國基于經濟穩(wěn)定考慮而未采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策略,也會采取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予以回擊,,不僅導致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失效,,還將極大地阻礙全球自由貿易發(fā)展。 貨幣理論自有其邏輯依據,。如果簡單地從貨幣功能分析,,貨幣就是交易媒介,本身不會增加經濟體的內生增長動力,。按照宏觀經濟增長理論,,資本形成、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源。雖然貨幣大量投放可促使微觀經濟主體產生貨幣幻覺,,短期內可能會促使消費增加,、需求擴大;而一旦貨幣幻覺消失,,微觀經濟主體理性預期占據主導,,刺激消費效果被抵消,大量流動性注入只會增加潛在通脹壓力和資產價格泡沫,。從政策實際操作效果看,,QE1到QE4期間,美國經濟復蘇動力并不顯著,,去年第四季度GDP萎縮0.1%,,創(chuàng)下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xiàn)。 歐洲,、美國和日本是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以去年數據統(tǒng)計,歐盟繼續(xù)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是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日本是我國第五大貿易伙伴。因此,,歐美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必將對我國出口產生重要影響,增加我國資本流入壓力和輸入性通脹壓力,。對此,,需要密切觀察并積極應對。 綜合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各國貨幣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顯著增大,國際間政策協(xié)調的要求比以往更加迫切,。如果有關國家看不清這一簡單道理,,“貨幣戰(zhàn)爭”就會真的爆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