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剛過,,英國前外相、現(xiàn)下院議員大衛(wèi)·米利班德為《金融時報》寫了一篇題為《2013:重啟土耳其“入盟”努力》的文章,。在這篇報道中,米利班德認為“2013年可能(而且應當)成為關系最終得到改善的一年”,,他呼吁歐盟“通過務實合作,、克服入盟的障礙”吸收土耳其以便“注入新的生命力”,他呼吁奧朗德“與薩科齊劃清界限”,,充分發(fā)揮政治家的才能,。 筆者理解,所謂“政治家的才能”,,潛臺詞就是法國應該敞開胸懷接受土耳其,。米利班德認為,土耳其是矗立在歐盟門口的經(jīng)濟大國,,該國“對自己在中東等地區(qū)的勢力信心十足”,,并且“與鄰為善”是其抱負。但遺憾的是,,自2005年雙方開啟“入盟”談判以來,,30多章入盟協(xié)定,只有8章開啟談判,,“歐洲和土耳其都有理由反思”,。 說客米利班德把開年的第一禮送給了土耳其,也將了奧朗德一軍,。老米童鞋是否得到英國政府的授意尚不清楚,,但此舉明顯符合政治正確。1月4日再次對外重申不會效仿挪威放棄歐盟成員國地位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是個堅定的挺土派,。早在2010年土耳其加入歐盟意愿最強烈的時候,卡梅倫抵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訪問,,并在7月27日向政界和商界表態(tài),,將“非常有熱情”地為土爭取歐盟成員國身份,還借機批評反對者犯了錯誤,。 英國與土耳其這對曾經(jīng)的冤家,,終于又站到了同一陣營。從近幾十年的歷史看,,雙方的交合除了實力此消彼長互有需要外,,冷戰(zhàn)也立了大功,為了圍堵前蘇聯(lián),,英美迫切需要拉攏土耳其,。時光荏苒,,歷史的煙塵尚未散盡,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兩國之間確立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就可以作為注腳,。英美這對“兄弟”從戰(zhàn)略利益上需要土耳其的支持,土耳其也正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入北約,,連獲得歐盟候選國的資格也多虧了美國,。 “兄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并不能完全解釋英國的訴求,。盡管兩國在經(jīng)濟上有不少互補,,但從“戰(zhàn)略”二字,更容易理解英土的相互訴求,。首先,,這符合英國長期以來的“海峽戰(zhàn)略”,盡管冷戰(zhàn)已遠,,英國仍需要土耳其來牽制橫跨歐亞兩個大洲的俄羅斯,,符合其“均勢策略”;其次,,正如米利班德所說,,土耳其在中東地區(qū)有著相當大的勢力,而中東明顯是當下列強爭奪最激烈的地區(qū)之一,,他的鄰國法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積極張羅起地中海聯(lián)盟,。 或許,這正是米利班德大過年的積極給土耳其遞枕頭的部分原因,。正如那個被遣返的航海7個月追求英國女子的土耳其商人一樣,,埃爾多安們太需要這個枕頭了。土耳其太想成為歐洲國家,,凱末爾建立的共和國即把“脫亞入歐”作為基本國策,,1963年土就已與當時的歐共體簽訂《安卡拉合作公約》,成為其聯(lián)系會員國,。然而,,50年過去了,土耳其還徘徊在“文明的歐洲”門外,。 沒被接納的土耳其,,像一個邊緣人,在“主流與文明”之外游離,。以至于1999年土國把加入歐盟確定為躋身世界強國的首要條件,。土耳其需要融入歐盟享有政治與經(jīng)濟上的便利,在提升經(jīng)濟競爭力的同時改善國民的生存條件,“像歐洲人那樣生活”,,并借機加強國家安全,,拓展外交空間。這正是土國積極寫“入歐申請書”并定期匯報思想的動力所在,。 然而,,這些“思想?yún)R報”太不對德法的胃口了。盡管土耳其號稱經(jīng)濟飛速增長,,2011年季度增速一度超過中國,,土國副總理甚至預測說20到30年后將成為僅次于德國的第二大經(jīng)濟體,普華永道表示到2050年時其經(jīng)濟規(guī)模將超過意大利位列歐洲前茅,。并且,土耳其與歐盟民間關系密切,,7400萬民眾中有600萬移民歐盟,,德國就有300萬。但在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富人看來,,土耳其仍是窮小子,。 更貼切的原因是,法國主導的地中海聯(lián)盟不希望被打擾,,德國雄踞歐洲的經(jīng)濟地位不希望跟進一個強有力的趕超者,,德法渴望自己主導的歐盟,不希望進來一個有足夠能力的競爭者,。就連經(jīng)濟最窘迫的宿敵希臘,,也給出堅定的冷屁股。這讓信奉伊斯蘭教卻又傾向世俗的多樣化文明的矛盾統(tǒng)一體土耳其無計可施,。 土耳其給了歐盟最后通牒,。2012年10月31日,在柏林的一次研討會期間,,當被問到土耳其能否在建國100周年的2023年前加入歐盟時,,埃爾多安回答:“他們應該不會拖那么久,但如果真的拖到那時,,歐盟將面臨損失,,至少將失去土耳其�,!蓖炼淠芊袢缭讣尤霘W盟,,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吸納土耳其的歐盟,,肯定不會失去土耳其。離開了歐洲,土耳其將回到何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