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中國,,隱藏風險的產品正大行其道,,投資者與監(jiān)管者對其中的風險并未有足夠的重視,難保未來不會發(fā)生風險事件,,或許這也是投資者成熟,、監(jiān)管成熟所必經的一個階段。 理財產品風起云涌,,銀行正是那中心,。 看著銀行門外的霓虹燈,45天4%,,熱銷中,;看著短信:為您預留熱銷理財產品60天,4.8%,�,?雌饋眍H具吸引力。然而又有新聞報道信托產品一去無回,,某公司管理理財產品縮水30%,,專家也拋出影子銀行是最大的風險、龐氏騙局等言論,,似乎風險頗大,。理財產品,你到底是什么呢,? 最狹窄的銀行理財產品定義,,應該只是指銀行自己管理的一筆資產,里面可能有國債,、短融等長長短短算是無風險的國家信用債券,,也可能有企業(yè)債、城投債等企業(yè)信用,、地方政府信用的債券,,還可能有票據等銀行信用資產、甚至包括銀行判斷風險甚小的信托,、貸款等各類資產,。 上述資產到期日各不相同,收益高高低低,,搭配到一起,,總是可以滿足客戶的喜好的,。那些1、2年期限的債,,利率總會比短期的高些,,讓客戶的短期資金享受到較長期資金的收益,客戶一定滿意得不得了,。雖然存在資金與資產期限的不匹配,,但多幾撥客戶買買、持持,,2個月的滾動資金就成了1,、2年的長期資金,客戶滿意,,銀行也樂得,。這就算是時間錯配的好處了。 這種錯配,,看似兩全其美,,但并非萬無一失。如果某一次的資金不足,,需要出售資產時,,碰上價格不佳,答應客戶的收益率其實就無法支撐了,。不給承諾的收益率,,會影響銀行信譽,給了呢,,又實在沒有對應的收入,,處理的方法往往是借新還舊、拆東墻補西墻,。風險是存在的,,只是短期看不出。 對產品開發(fā)者而言,,隱藏了風險的產品,,似乎有著更高的收益,在問題沒有暴露之前客戶一定會喜歡,,即便偶爾遇到了問題,,只要當期能夠繼續(xù)下去,也許還會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平復,。如此現階段萬利,,風險后移還未必會出現的好事,如果不是有監(jiān)管管著,,只要是心存僥幸,、不想過多承擔事后責任的人,,為什么不做呢! 客戶就更喜歡了,。比起單一信托的單一產品,,理財產品的資金池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還有更低的門檻,、更高的收益,,一旦出問題,,也許還可以通過“鬧”來獲得維穩(wěn)下的賠付,,更是百利而無大害。 從當期客戶的角度看,,是得了便宜,,只要不成為那最后倒塌的一棒。但是客戶得了便宜,,其影響遠不只是自己得了便宜這般簡單,。一方面客戶會抱怨其他不給收益保證的產品與理財產品比起來收益低、風險高,,從而不再選擇,;同時,也就造成市場上的風險收益匹配狀況的偏差,,導致風險產品定價下降,,一時間,大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 給客戶的收益越來越高,,客戶越來越喜愛、越來越接受,、越來越排斥那些暴露風險的產品,,凈值的波動——不可以,可能的虧損——不可以,,低于預期收益率——不可以,。對產品提供者來講,積累的風險越來越大,、離風險暴露的日子越來越近,,只是難以下船。從這點上看,,說理財產品是某種程度上的“龐氏騙局”,,似乎并不為過。 銀行自身經營的理財產品如此,,更寬泛的理財產品——信托就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能夠遮蓋風險的程度上講,,大部分信托是單項目的。項目一旦發(fā)生問題,,立刻就會發(fā)生兌付危機,,能否兌付要看擔保者、銷售者的協(xié)商,。從這點上看,,單項目信托比起資金池來,其風險暴露的速度要快很多,。所以,,開始的時候,大家也是謹慎的,,筆筆深究,。只是客戶需求愈發(fā)強勁了,熱情愈發(fā)高漲了,,好質量項目難以為繼,,降低項目質量之事也難以避免,項目多了后,,管理難度也會加大,,偶有評審疏忽就更加正常。而到了客戶端,,是愈來愈廣泛的投資者,,愈來愈高的收益渴望,信托收益率漸行漸高也是市場驅使,,只有到單項目難以借新還舊,,擔保者與銷售者都難以支撐住的時候,暗藏的風險才會暴露,,才會為大眾知曉,。影子銀行之說,恐怕與這類信托更為相關,。 市場本就是利益驅動,。有30%的利潤,人就會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就會踐踏人類良知。沒有法律與監(jiān)管,,只是自擔責任,,也許是無知、也許是明知故犯,、也許是心存僥幸,,無論原因是什么,,利益之下的資本本性難以抑制如此的擴張沖動。 知道風險,,在風險沒落下來之前,,又難以抑制對其收益的追求,在風險的路上漸行漸遠,,如同5000點上的股市熱潮,,在跌到2000點,有多少人相信前面會有一場股災等著呢,?更何況,,確定收益的誘惑難以抗拒。 當然,,廣義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也有著每日暴露風險的東西,那就是類基金的證券投資信托,。這些信托本就是投資于證券市場金融產品,每日按收盤價估值,,如同市面上的基金一般,。也許倉位限制沒有那么嚴格,但投資到證券市場中,,倉位無限制也不意味著不會損失,。看到網上把這些投資在證券市場的信托的損失與項目信托進行比較,,十分牽強,,因為這兩類信托是完全不同的兩類產品。這些信托在信托業(yè)規(guī)模膨脹的2012年,,屬于被邊緣化的一類,,也因為其風險的暴露性而可以算是正在被拋棄的一族。 在全球成熟市場,,追求高收益者,,大都是通過對高波動的多種資產進行配置,來實現降低風險,,獲得更高回報,,投資者也相對習慣了將風險全部時刻暴露的產品。然而把風險延遲的鴕鳥想法,,是人性使然,,即使是在成熟市場,也有隱藏風險導致的次債危機發(fā)生,,給喜歡隱藏風險產品者一聲警鐘,。在當今中國,,隱藏風險的產品正大行其道,投資者與監(jiān)管者對其中的風險并未有足夠的重視,,難保未來不會發(fā)生風險事件,,或許這也是投資者成熟、監(jiān)管成熟所必經的一個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