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的一些信號及未來的政策導向上看,“寬財政”及“穩(wěn)貨幣”將成為2013年政策的主要組合,。在財政政策上,,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以及自三季度末以來的以鐵路為主的基建工程的展開,使得積極財政政策在未來成為必然,,2013年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明顯大于2012年,。 而實際上,自2012年以來,,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政策目標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調整。1-3季度以來的“內外交困”的經濟疲弱勢頭雖然在四季度有所改善,,但其他內生經濟增長動力如消費等依然疲弱,。從增速上看,,GDP增速在明年難以僅僅依靠基建投資而實現大幅度的反彈。但另一方面,,政策目標同樣也從“保八”向“保七”過渡,。目標預期的調整顯示宏觀調控政策也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表明隨著國內人口結構及增長方式的結構性變化,,政策制定者已經默認了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率下行不可避免,,經濟增長動力逐步從外向型、投資主導型逐步向內生性增長方式轉變,。在1-3季度的這輪經濟下行中,,類似09年的那種政府主導型的大投資取向政策已經趨于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旨在促進消費增長的諸如“稅收改革”以及“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等政策,,在調控力度及方向上,也更顯謹慎及穩(wěn)健,。 即便經濟增長方式的改革已經提上日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主導型投資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經濟“保七”這一底線依然還將延續(xù),,7%以上的經濟增速依然是“保就業(yè)”的前提,,從這一方面看,基建投資依然是作為防止經濟“硬著陸”的重要手段,。較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三季度經濟最低潮時,,以鐵路為主的基建投資明顯發(fā)力,進而帶動了上游鋼鐵,、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yè)進入補庫存進程,。我們判斷,2013年的經濟政策目標也將延續(xù)這一框架,,在以內生性需求增長為錨的宏觀目標的基礎上,,也積極利用政策抹平短周期經濟的波動。 經濟反彈,,“曇花一現”還是“細水長流”,?自2000年以來的這波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期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十二年的高增速高發(fā)展的“奇跡”。但在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率開始放緩的情況下,,三駕馬車的此消彼長也逐步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在時隔10年后,自2010年開始,,消費在GDP中的貢獻率再度超過投資,,成為三駕馬車中的主要貢獻力量,這與當前的經濟調控目標基本一致。但從推動本輪經濟回升的邊際動力來看,,基建投資發(fā)揮的效用更大,我們判斷,,明年上半年經濟的邊際回升力量依然來源于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 我們維持當前的經濟弱勢復蘇的觀點,但其未來的增長幅度可能將低于市場的預期,。特別是這波經濟反彈的動力,,能否再次證明自上而下的基建工程投資永遠是經濟疲軟時期的“萬能藥”?其可持續(xù)性及對相關產業(yè)的帶動力度,,是否真如市場那么樂觀,?我們認為依然存疑,而隨著外貿季節(jié)性因素的消退,,外貿需求能否保持強勁,,也存在較大的未知數。但就短期而言,,這波基建投資所帶來的工業(yè)生產的反彈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消退,,也將對上游行業(yè)的生產及消費終端的需求復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