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每當股市出現(xiàn)重大調(diào)整,總有人把原因歸結(jié)為滬深股市不成熟,、不理性,,并以宏觀經(jīng)濟的高增長來證明這樣的下跌不正常。 我并不知道成熟的標準是什么,,只知道中國民間有種說法:當一個人老得一坐下就打盹時,,人們就會說他(她)已“熟”了,。有誰希望才20多歲的滬深股市就此老去呢,?中國經(jīng)濟還有很長路要走,,股市還將永續(xù)經(jīng)營下去。我也不知道理性的標準是什么,,只知道美國股市也并未成熟,,且不理性。不然,,怎么會有上世紀60年代的“沸騰歲月”,,70年代的“漂亮50”,90年代的網(wǎng)絡股狂潮,,2008年的金融泡沫破滅,? 其實,每輪重大調(diào)整,,原因無外乎供求與估值,。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股市,供求一般表現(xiàn)為相對供求,,即由基本面惡化,、估值已太高引起的需求大幅減少,原先持股者紛紛賣出股票形成的相對供過于求,。這樣的調(diào)整,,一旦基本面狀況有所改善,估值偏高的狀況有所糾正,,就會恢復原有秩序,,回歸到合理的估值水準。2009年以來,,美股漲升不止,,道指攀升到13653點,距金融危機前最高——2007年14198點只剩3.8%的差距,,原因就在于,,早在2008年底,美股的股票保證金余額就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 而在滬深股市,,每一輪重大調(diào)整,不僅有相對供求因素,,更有絕對供求關系的嚴重惡化,。不斷地融資、再融資吸走了大量資金,;大量首發(fā)與增發(fā)股票上市又提供了大量的新增供給,,這使得滬深股市每一輪調(diào)整,,哪怕在宏觀基本面非常良好背景下,行情也會顯得十分疲弱,。因為相對供求失衡可因基本面改善,、估值修復、由股價下跌導致的流通市值減少得到修復,,而絕對供求失衡是無法通過市場自身努力來修復的,。 1992年底,滬深股市流通市值210億元,,收盤780點,,其后指數(shù)最高漲了97%,使相對供給增加203億元,。但從1993到1994年7月,,IPO總額高達274.44億元,相當于1992年末流通市值的1.3倍,。由于那時的新股發(fā)行價很低,,上市首日漲幅都在幾倍以上,還有相當部分的“歷史遺留問題股”,,首發(fā)價都按一元計,,上市價都在幾十元,如樂山電力50元,,哈藥股份21.98元,。因此,由新上市股票增加的流通市值約在1500億元左右,。市場被抽走274億元,,卻增加了相當1992年底流通市值8倍的新增供給。 再看本輪調(diào)整,。2005年底,,滬深股市流通市值1.06萬億元,其后指數(shù)上漲了4倍,,因股價上漲增加的相對供給為4萬億元,。而后,從2006年迄今,,IPO融資1.78萬億元,增發(fā),、配股融資1.93萬億元,,市場在6年半內(nèi)被抽走3.71萬億元資金,相當于2005年底流通市值的3.5倍,,2006年底流通市值的1.49倍,。按新增股票上市后平均50%的漲幅計,,由此產(chǎn)生的絕對供給約6萬億元流通市值,還有各種解禁后減持增加的流通市值也在2,、3萬億元之間,,這樣,絕對供給至少增加了8萬億元以上,,加上指數(shù)上漲增加的4萬億元流通市值,,總共增加了12到13萬億元的相對和絕對供給,市場供求失衡程度之嚴峻,,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在這種情況下,上證指數(shù)仍能維持在2000點之上,,已非常不易,,怎么還能還說下跌是因市場不成熟,不理性,? 當然,,說到估值,滬深股市確實常常缺乏理性,,但這主要體現(xiàn)在估值的波峰上,。比如,從1993年1558點到2001年2245點,,再到2007年的6124點,,三次估值高峰,市盈率都超過62倍,。但在估值低谷上,,滬深股市的理性一點也不比歐美股市差,反而體現(xiàn)了出奇的理性和成熟,。 還是看歷史數(shù)據(jù)吧,。1994年7月上證指數(shù)325點,其時上市公司有240余家,,股票總市值為1962.69億元,,總利潤195.72億元,以總市值除總利潤計算,,市盈率為10.03倍,。而這240余家公司從1994年到2011年的年均復合利潤增長率是多少?10.3%,。股市上有個非常著名的估值指標:PEG,,即市盈率和預期增長率之比,當市盈率和預期長期增長率達到1比1時,,便有了一個正常的投資價值,。 2005年7月上證指數(shù)1011點,,這是2245點調(diào)整后上證指數(shù)最低收盤,深證綜指也于同月見到最低點,。其時有1310余家上市公司,,以總市值除總利潤計算的動態(tài)與靜態(tài)市盈率平均數(shù)為19.2倍。這1310余家公司在其后六年間,,年均復合利潤增長率約28%,。但其中有40%的公司實現(xiàn)了再融資,再融資額高達15309.75億元,,占2005年底全部上市公司股東權(quán)益總數(shù)的70.97%,!去掉再融資的貢獻后,到2011年,,這些公司年均復合利潤增長率為19.5%,。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PEG=1,。 兩次重大底部,,兩次PEG=1,充分反映出股市兩個基本定律:其一,,市場不會總是理性的,,但從來不會喪失理智;其二,,股市具有驚人的群體預見和價值把握能力,。這難道不是滬深股市成熟與理想的表現(xiàn)?
|